未来深圳要建立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枢纽,实现这个目标优秀人才是关键。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有一流的创新中心和湾区。因此,如何汇聚一流人才,是决定深圳经济特区未来的关键。
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共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深圳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和担当。
深圳经济特区的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这四位一体的同步发展,相互支撑,形成封闭的、完整的逻辑链条。这具有经济社会学普遍性意义。
保持特区改革初心,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始终站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从而继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为全国探索新路。
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导,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念,坚持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精神结合起来。
深圳经济特区从一建立就肩负起破除传统体制的重任。新时代深圳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应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标杆,以一流营商环境指标为参照,在短板方面发力,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深圳经济特区构建了一个在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基础之上,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良性互动的发展体系。深圳在1980年代开启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意识形态压力的情况下勇敢坚持下来的。
深圳扎实推进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充分彰显了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的力量,在文化发展上较好体现了“两个重要窗口”的作用。
深圳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让市场能够在法律制度框架下良性运转,实现一个稳定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状态。深圳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法治化的市场已经建构起来,始终遵循市场法治化和法治市场化这一个基本的发展思路。
坚持市场化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深圳最大化获取我国高速增长阶段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根本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圳肩负着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重任,要赢取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最大红利,深圳应继续坚持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