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拥有言说的自由

2018-01-26 19:18周振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言说聊天习作

□ 周振华

华伟中老师的语文教学得到过太多语文大家的赞誉。“学生有效地学总是在教师精心的预设中发生的,预设与生成被华老师拿捏得分寸得当,恰到好处。”(杨再隋先生评《晏子使楚》)“华老师和他的课一样,是一本厚厚的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杨明明先生评《亲近对联》)“轻松,有趣,有效,一个甚聪慧的老师和一批甚聪慧的孩子,为我们带来了一顿充满语言魅力的教学大餐。”(朱自强先生评《杨氏之子》)“圆润的师生交流中暗含着方正不移的语文本质,这种外圆内方的语文课堂状态是值得很多老师学习的。”(于永正先生评《写短信》)“朴素简约的教,厚实多样的学,加上机智幽默到位的引领,整堂课掷地有声,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和启示。”(薛法根先生评《临死前的严监生》)

的确,我是幸福的,和华老师同办公室六年,作为他的徒弟、同事,每天浸润在他治学处世的磁场中,被“圈粉”是必然的。无论是重点课例、话题的研讨,还是只言片语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用同行小有嫉妒的话说,我是每天都在特级教师工作室学习。

像聊天一样上课,言说可以很自由

回想华老师所上的经典课例、所写的研究论文,似乎从不拘泥于什么类型、什么文体、什么方式。不管是什么课型,他好像都能信手拈来,今天给你展示阅读教学,明天给你示范习作教学,后天又让你观摩综合性学习。课堂千变万化,从无定式,却总能给教师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和很多的启发,唯一不变的是聊天一样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扎实有效。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特别喜欢华老师的课,觉得“他的课堂有趣、好玩,像聊天一样,很想继续聊下去”。

“像聊天一样”,也许这就是他的课的风格。他的课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精致严密的回环相扣,却总能在轻轻松松的茶馆式的聊天中让学习一步一步深入,让学生一点一点激动。聊天在他的课堂上促成了思维的互动、心灵的交流,促成了信息、经验、情感的分享。在一节节“聊天式”的语文课中,他把自己变成学生中的一员,一扫课堂刻板的状态,没有刻意的功利、强势的灌输,在放松的状态下,在不经意的对话互动中,和学生共生共长。

他的聊天并非肤浅的迎合说笑。他游走在学生情动之处,点拨在思绪喷薄之时,总在看似信马由缰中指向学生内心世界和文本核心。他的《桥》从看洪灾、写洪水入手,将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置于相似的环境之中,再由情境走入句子,由句子过渡到段落,在故事的情节变化中升华情感。学生的情绪如同那汹涌的洪水一样,步步紧逼,层层递进,课堂形成一个激荡的磁场。

他的聊天并非浅薄的闲话家常。他以文字为依托点,引领学生咀嚼语言,积淀语感,生成言语智慧,在如沐春风、轻松愉悦的学习中,促成高峰体验。在《亲近对联》中,他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场,学生在吟联、赏联、悟联、答联的过程中,尽情地与文本、教师对话。“读”让学生体味对联的韵律美;“思”让学生充分感悟对联的内涵美;“猜”让学生感受对联的情趣美;“对”让学生体悟对联的生活美,体验成功的愉悦感。真可谓课已止,趣未尽,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他的聊天并非停留于口舌之争。他链接生活,把语文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师生双方共置于一种学习场景中,把孩子从小学习语言的方式迁移到教学中来,又应用于生活。他的《写短信》引入学生现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短信”资源,创设情境,设法让学生出谋划策,逐步学会把短信写得清楚、凝练;在欣赏中尝试自己创作,在点评修改中学会把短信写得美,写出情。来自生活,对话生活,服务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语文味十足的教学。

聊天,顺应的是儿童的天性,追求的是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期待的是在自然、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双方精神的相通和心灵的相印。

言说的自由,来自于言说的能力

华老师说:“人因为思想才会自由。言说的自由来源于心灵的自由——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有自由的思想,可以自由地表达。”如果说聊天式的课堂对话是让学生有言说的欲望、言说的可能,那么真正的言说的自由,则来自于言说的能力,以便达到那种“言说心声”“词可达意”的自然与自在。他一直为学生拥有这种可能而践行着。

阅读教学,让儿童习得言说的方式。华老师的阅读课堂具有鲜明的言语学习特色,他强调阅读教学只有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规律,才能实现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语言与精神的同生共长。在“凭借例子—积淀语言,习得规律;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的阅读历程中,提炼出了“阅读期待中触摸语言、比照联想中感悟语言、语境还原中品味语言、文本同化中积累语言、读写迁移中运用语言”的阅读教学策略。无论是《杨氏之子》《再见了,亲人》,还是《母鸡》《桥》,他都以“激发兴趣—激活问题—激励发展”为基本点来架构课堂,以“组块”为教学手段,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地习得言说的方式,提升语文素养。

习作教学,让儿童拥有言说的力量。华老师认为,习作的目的不是让儿童写什么,而是让儿童拥有言说的力量,能自由随性地表达生活。他倡导习作教学要回归儿童精神世界的原点,让每个儿童用言语去自由梦想;回归写作的本意,让每个儿童用言语去自由交往;回归儿童习作的本原,让每一个儿童萌发言说的自觉,让习作成为学生享受生活乐趣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需要。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他构建了“诱发动机—交往跟进—自由表达—评改提升—享受乐趣”的习作教学策略和“激赏为先—修改为轴—训练为重”的习作评改范式。他的习作教学课,跳出了为习作而习作的“纯技术”教学套路,形成了“生活化、儿童化”的习作教学风格。经典课例《学写对联》《写短信》得到很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转变学习方式,让儿童拥有了言说的空间。为了让学生能有“言说的自由”,他一直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改革探索。前不久,他在嘉兴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分会第九届年会上执教的《半截蜡烛》一课,是他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次精彩、全面的展示。那一课上,他将剧本演化成相关的艺术形式——广播剧、电影海报、电影表演等。各小组拿着学习单,在任务驱动下,在辅助学习资料的指导下,劲头十足地开展学习。开放的课堂设计、陌生而富有悬念的学习方式、充满挑战的学习任务,让合作成为必须,使潜能得以发掘,让语用充分凸显,学习的热情被高度激发。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散发着语文的朴素之美。这堂课也点明了华老师现在研究的重点——“课堂如何还原为‘学堂’,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为中心”的课堂愿景,他有自己的思考。他主张通过“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产生文本学习的内动力,然后在先学质疑中提出问题、发现任务,帮助他们建立真实情境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在成果分享和自我修正中,达成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对一类文本的学习,生成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发现和感受学习的意义和乐趣。

倾心课程建设,让儿童拥有言说的高度。“把社会当作课堂,而不是把课堂当作社会。”华老师这样告诉学生,也这样提醒自己。语文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上,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10年前,他以“大阅读”理念为指导,开发了以“名人文化”为主题的校本教材——60万字的《儿童文学选读》。同时,通过设立阅读课、开展班级读书会、命名名人班级等措施,促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阅读为手段,表达为凭借,思维为中心”的实施策略。将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文学,引向文化,并开发了《亲近对联》《说九》等大量的课例,在全国、省级、市级活动中展示、推广。两年前,他又主持编写了“宽阅读”校本课程,涵盖了诗词、警句、蒙学、传说故事、小说、小古文等丰富的阅读内容,用清晰的递进过程、明确的导读方法、恰当的年段定位、有效的反馈环节来规划落实课外阅读。同时又开发了《百家姓》《人物描写一组》等课例,为真正充实小学生健康的阅读生活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课堂的自信,来自于个人的修炼成长

聊天式学习,项目化驱动,这样的学习很难用模式去框定。华老师一直不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总结成一个模式,他不喜欢给自己找个框,框住课堂的自由。“课不能太四平八稳。这样的课堂,就剥夺了孩子自我学习的空间。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如何有自由的思想,有自由的表达呢?上课和生活一样,越朴素越有味。就像白开水,变化的空间够大,才会有更丰富的味道。”

这样的课堂自信与认识,来源于他多年的教学研究,更来源于他自身的阅读实践。他喜欢阅读是出了名的。在朋友圈里,一直流传着他读书的逸事,他那三个绰号——“书呆子”“15号”“老书虫”,无一不是对他喜爱阅读的褒奖。现在,他甚至用自己的藏书在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寻找自己精神上的同盟。因为他说:“一个懂得阅读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除了读书,他更读人。他像一个孩子,永远以新奇的眼光看世界。在北师大、华南师大、华东师大等多地的名师培训、浙派名校长培训等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个个卓越的朋友,一直以一个虚心平和的学生姿态,沉得下心,细细致致读别人,真真切切写自己,一回来就忍不住把好的方法策略与同事分享,并在课堂上实践。他还阅读生活,阅读自然。“低头做事,抬头看人。”他用这样朴素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治学与处世。你和他在一起,他永远是安静地听你说,偶尔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但从不高高在上地批评。他说:“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珍贵的,都是值得学习的。”

当然,这种课堂自信还来自于他对儿童世界的关注。从农村到城市,从复式班教师到单班教师,从教学岗位到管理岗位,不管角色怎么更替,岗位怎么变化,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他永远驻守在教学的第一线,永远都带着一个班级、一群学生。面对阅读的低效,他写了《模糊性阅读教学及其教学策略》和《困惑与突围——对读写链接有效性的思考》;针对学生的失真,他写了《作文与生活背离的倾向及思考》和《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研究》;看到传统文化的阅读缺失,他写了《炼言促文 赏文习言——小学生文言文教学中言、文融合的教学策略》《指向原著阅读:小学语文节改文教学的重要站位》……秉承“把做的说出来,把说的做出来”的理念,他一直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转化。由于课堂教学独具个性魅力、语文教改富有成效,他先后应邀于黑龙江、江苏、河北、浙江等地举行的全国、省、市各类大型教学展示活动中上课讲学,受到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和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2005年,他参加浙江省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8年12月,代表浙江参加由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举办的课堂教学观摩比赛,又获一等奖。

走进他的学校,“自由、阳光、仁爱、包容”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他对“教出怎样的孩子”的办学追求,也是他对人的终极关怀。从“童心·童趣”出发,以“人文·生活”为要,向“美丽·快乐”回归,他的课堂始终追求的是儿童生命的成长和言说的自由表达。生活中,他是安静简单至极的人,音乐、弹琴、朗诵、茶道、观影等爱好让他散发着君子的儒雅与淡泊。而课堂上,他幽默风趣,充满温情和慈悲。对他来说,在执着与淡然中坚守,心便可静、可悦。

(浙江省平湖市行知小学 314200)

猜你喜欢
言说聊天习作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习作展示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