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2.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3.幼儿园教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办园质量进一步提高。
4.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办园监管和保教质量进一步加强。
1.大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全省按照规划,新建60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140所公办幼儿园。加大学前教育扶贫力度,省财政投入2448万元,新建、改扩建55所深度贫困村幼儿园,改善现有48所深度贫困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大力扶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积极理顺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年内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普惠性民办园300所,惠及9万多名幼儿。
3.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落实好中央、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各市、县(市、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巩固提高适龄儿童入园率。
4.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举办不少于300名省级骨干校长(园长)、幼儿园园长参加的任职、提高培训班,组织15000多名幼儿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加强各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和培训。
5.大力实施科学保教工作。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开展第13届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评比活动和第七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6.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资助资金,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7.加强民办园监管。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规范办园行为。建立民办园信息公示、年检和定期视导督查制度,做好无证园的排查、治理、扶持、规范工作。
8.加强幼儿园督导。按照《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要求,组织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将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纳入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范围,实施幼儿园办园行为常态监测。
1.以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财政困难县的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学校为主,适当兼顾其他地区薄弱学校。到2018年底,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2.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3.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
4.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5.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1.保障基本教学条件。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配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保障学生活动锻炼的空间和条件。3月底前督促各市、县对2018年项目建设计划,逐项进行梳理,做好立项、土地、环评、消防、招投标等开工前期手续,确保春季开工建设;6月底前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30万平方米;10月底前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90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50万平方米;年底前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70万平方米。
2.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食堂或伙房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师生温暖过冬、安全过冬。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推进学校未达标厕所的改造工作,集中新建和改建一批标准化厕所,努力补齐直接影响师生生活品质的短板。
3.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对确需保留的教学点要配备必要设施,满足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优先安排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单独核定公用经费。
4.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充分利用已有办学资源,首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对县镇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积极探索通过学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对于大班额现象严重的学校,限制其招生人数。
5.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逐步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稳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为确需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6.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省级教师培训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倾斜。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政策。
2018年力争所有的县市区全部通过省级评估,特别是做好张家口市阳原县,保定市高阳县、满城县、顺平县、安新县、容城县、白沟新城,沧州市海兴县,衡水市深州市、故城县、景县,邢台市桥东区、广宗县、新河县等县的省检工作。
1.加大推进力度,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攻坚推进会,统一思想,明确攻坚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
2.明确责任,分项包干,完成推进任务。各有关处室和单位按职责分工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标准和要求,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完成各方面的攻坚任务。同时,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与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尽快补齐短板,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做好教育事业数据统计与差异系数的监测,做好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督促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政策的落实,实现“大班额”消除计划的目标任务。
3.加强督导。做好督导评估专家培训,保障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在督导评估工作中,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加强过程性督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导和随机督导。督促有关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县级教育、财政、规划、建设、人事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督促已经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确保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软实力的均衡发展,及早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4.加强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贯彻落实<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将完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任务情况列入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指标,健全评价考核体系。
1.完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实现校外教育培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2.规范公办中小学办学行为,杜绝在职在编公办教师参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禁止培训结果与升学挂钩。
3.督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依法规范办学,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1.4月底前,组织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调查,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梳理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分类进行处置。
2.10月底前,研究制定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对举办者、名称、章程、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办学投入、办学场所及设施设备、培训课程与教材、办学规模与班额、广告等提出明确要求。
3.推动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得有的行为。12月底前,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基本信息库,在官网上公布通过审批登记且日常运行良好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名单,并及时更新。
4.推动建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工作领导机构,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依托工作领导机构依法开展联合执法。
5.切实杜绝公办中小学教师及学校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活动的行为,禁止培训结果与升学挂钩。
6.完善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1.20所精品学校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课程设计更加合理、专业特色更加突出、具有一定示范带头作用。
2.90所名牌项目建设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
3.10所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在民族与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传承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4.全省中职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1.指导推动全省职业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不懈抓好德育工作。
2.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3.研究制定河北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4.坚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做好招生工作。
5.扎实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
6.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促使师资培训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7.组织做好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工作,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国赛。
8.积极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使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健康有序开展。
9.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10.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制度。
11.继续举办好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12.组织做好第九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今年是创新行动计划见成效的攻坚之年。通过攻坚确保重点建设任务和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1.体系结构更加合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
2.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可持续发展机制更加健全。河北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落实;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职普沟通更加便捷,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投入激励政策更加完善,办学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4.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以专业为载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质量保证机制更加完善;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初步形成;河北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1.指导全省高职院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进一步完善高职创新发展推进工作调度会制度,健全省级推进工作运行机制。
3.精心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建设计划,组织申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
4.认真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备案和招生专业审核工作。
5.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促使师资培训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6.集中精力推进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适时开展调研督导。
7.积极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使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健康有序开展。
8.组织做好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工作,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国赛。
9.组织做好第九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0.继续举办好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1.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3.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统筹推进我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大学建设,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完成“双一流”建设第二次数据采集工作。总结2017年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建设情况。6月底前,出台“双一流”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就“双一流”中期建设考核方案开展调研工作;12月底前,完成“双一流”中期考核评价方案起草。
2.指导高校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综合实力提升工作。公布2017年河北省“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进展和2018年工作计划。深度推进省部共建工作;分层次推进强势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
3.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指导高校按照国家本科专业质量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包括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申报的设置、调整和上报工作,12月底前完成相关工作。
4.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深入推进二级学院改革、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开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组织建设工作。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等,公布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扎实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加强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本科高校审核评估意见和实施方案,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做好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认真做好本科院校审核评估工作。继续完善并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学生问卷调查和基本状态数据填报等三项制度。
6.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工作。指导高校完善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活动,不断扩大项目资助范围与资助力度。继续加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2017/2018学年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报送工作。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建设完善河北省高校慕课省级平台。建设一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月底前公布。继续推动国家、省级、校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逐步建立国家、省、校三级资源开放课程体系。4月底前,完成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12月底前,完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
8.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第四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三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9月底前完成相关工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建好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1.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2.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明显。
3.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1.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河北省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有序开展高校领导班子换届,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
2.深入推进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导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员工头脑。
3.结合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年度考核,开展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推动高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
4.做好高校领导人员特别是新进班子成员的培训,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选派、挂职等多种途径,提高领导人员的党性修养和管理能力。
5.研究修订民办高校党委书记选派办法,创新民办高校党委书记选派方式,探索从公办普通高校选派省管干部到民办高校任党委书记。加大民办高校年检中党建的权重。加大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进力度。
6.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推行高校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活动。
7.优化高校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教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推进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带头人工程,举办高校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