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课文和运用语言相辅相成
——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

2018-01-26 16:01安徽蚌埠市五河县五河小学花友礼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黄山松排比句桂林山水

安徽蚌埠市五河县五河小学 花友礼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的教学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很多教师仍然喜爱烦琐地分析课文,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是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教师应该把理解内容和运用语言相互融合起来,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少分析课文,多发掘教材中语用的点,多进行语用的训练。

本文以江西南昌市育新小学熊丽乔老师在“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把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运用巧妙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一、理解课文是基础

语文能力最终落实到写的能力。读和写是两种形式,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课文都是教科书编者精心选编的,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写作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以理解课文为基础,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写作形式,让学生明确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语文教师需要探索利用现有教科书的内容,深入发掘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内容的点,使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领悟语言形式,密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疏通读和写之间的道路,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领会写作方法

片段一

师: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找出两句描写相似的句子,思考课文的结构,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

生:课文的第一句话“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总起句。最后一句话“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总结句。

生:课文还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这是分述。

师:这是什么结构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总分总结构。

生:这样写的好处是文章条理清晰、浑然一体。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师:让我们来品味这个排比句和其中包含着比喻手法的好处。

生:描写的语句优美、生动。

生:描写形象。

生:写得有气势。

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描写水的句子和描写山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生:通过对比,我感受到,描写水的句子抒情、形象,句子也比较长;描写山的语句较为简洁、直接。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这样的表达方法又有什么好处呢?

生:不同的表达方法,能使句子的表达效果不同。

师:是的,句式的长短、抒情与否,可以表现不同的事物。

以上教学内容,熊老师没有烦琐地分析课文,而是很巧妙地把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作者的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揣摩、品评课文的构段方法和修辞手法,领悟语言形式,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是怎么写的和这样写的好处,结合巧妙,相得益彰。

2.理解表达效果

片段三

师:“玩赏”是什么意思?

生:游览,游玩。

师:作者为什么说“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而不用“游览”或“游玩”呢?

生:“游览”或“游玩”不能说明玩的心情怎么样。

生:“玩赏”说明漓江的水很美。

生:“玩赏”说明游人对漓江水的迷恋,而“游览”或“游玩”不能说明游人的留恋。

生:“玩赏”一词用得准确、传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和迅速地感悟和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对重点词语或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可以采取品味词义、增删词语、调换位置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形式。上面的这个片段,熊老师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再品味为什么用“玩赏”而不用其他词语,揣摩用词的精妙,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选用准确词语的意识,提高语感。

二、语言运用是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体现,最终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会运用。但并不是说学生积累、感受的语言材料立即就能够在说、写方面用得上,而是要经过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课文中规范的句式仿说或仿写,是运用语言的好形式,学生经常模仿,可以规范和内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熊丽乔老师组织学生在学习了描写水的排比句之后,出示了几幅山的画面。

片段四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山的画面,看看它们分别都像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

师:请同学们用上句式“像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仿写一个排比句。

(学生写话)

师:谁愿意读你的话?

生:山像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山像一位若有所思的古代神仙,山像一位翘首仰望的美丽少女。

生:山像一个大仙桃,山像一个大房子,山像一个波澜起伏的大海。

……

仿写排比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有直观、形象的画面做参照,教师又提供了写排比句的句式和写作素材,就降低了写排比句的难度,所以学生写出的排比句大都很生动、形象。结课阶段,熊丽乔老师利用在安徽省黄山市上课的机会,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出示了学生比较熟悉的黄山松树的图片。

片段五

师:先用一句话赞美黄山松。

生:黄山松很神奇。

生:黄山松真秀美。

……

师:请用上“黄山松真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句式,再写一个排比句。

(学生写话)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黄山松真秀美,黄山松真坚韧,黄山松真坚强。

生:黄山松真是美丽奇特,黄山松真是苍劲挺拔,黄山松真是远近闻名。

……

第一次写排比句,属于模仿句式;第二次写排比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又有个性化的表达,所以写出的排比句更加生动、优美。两次写排比句,循序渐进,体现了学习的梯度,也是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形式,利用教材这个例子,适度向课外拓展,体现了读写结合、读写一体、学以致用,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提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纵观熊丽乔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语言文字运用,而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语文教学自然融合了理解和运用两个层面,结合得自然、巧妙,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语言水平得到了提高,这种做法是阅读教学走出低效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猜你喜欢
黄山松排比句桂林山水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主题系列家具设计
从“四计歌”学排比
排比句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黄山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七一”抒怀二首
小议如何借导读写美句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