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慧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趋势,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有效性,形成有效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难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指向单一,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未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就业需求。首先,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不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没能有效的应对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等相关的内容。其次,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更面临着高层次院校学历的竞争者,因此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缺乏特色优势。第三,培养目标定位宽泛,没能依托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不能在充分审视地方教学特色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进行区域教学优化,因此影响了地方教学的适应性,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全面需求。
(二)培养模式施行相对较难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层次相对较低,现有教学模式没能有效满足学生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无法全面有效贯彻执行。首先,当前有些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学难,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两语学习基础,这使得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外语教学,忽略了汉语及相关文化教学活动。其次,目前现有的教学活动主要由学校教务部门管理评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全面评估机制,不利于地方本科院校院系收集学生信息,不能在教学方案优化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改革。第三,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优化仍是当前重要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好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已经成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课题。
(一)人才培养综合化原则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方面要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另一方面要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研究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注重人才培养的综合全原则。首先,要体现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师范类教育性,要从培养教师角度设置培养方案。其次,注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着力融入汉语文化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内容。第三,要合理设置课程类别,按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优化与整合课程,增加相关学科课程。例如,增加通识课程,精深专业必修课程,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合理控制外语类课程比赛等。第四,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着眼,增加地方性的传统文化课程,着力在地方经济环境构建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满足学生进入地方院校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则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应用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有别于理论研究型高校,要创新围绕培养实践人才需求的新培养模式。首先,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切实控制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份额,具体可以采用3+1模式,由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和出国留学一年的形式,从而为扩展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继续修订完善合作办学的模式,要在新人才培养方案中打破人才培养的壁垒,有效调动校内外资源,建设成文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连通机制,在模块+方向的基础上创新培养模式,切实满足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要,在尊重学生选择基础上,满足社会对人才具体需求。第三,完善网络教学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发展慕课资源体系,创新网络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零散时间自学,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方法的原则
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要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化、跨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使用有效教学方法。首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境化、任务型、探究型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具体教学方法。其次,创新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运用教学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增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信息量。第三,拓展网络课程形式,增加多媒体环境下的网站教学、微课教学、网络互动交流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全面综合学习需求。
(一)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要找准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首先,要融入跨文化性与传播性的目标定位,具体来说应当在教、学、用三位一体目标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形成有地域文化色彩和跨文化特色的地方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体系,要推动学科课程目标不断优化,体现出创新性与创业需求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素养。其次,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要设置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兴趣的目标。第三,要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具体围绕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与国际化目标教学人才培养。要不断优化专业教育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配置好相关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现实需求。第四,针对当前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集中实践与实训课程,着力夯实学生的汉语知识及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
(二)全面完善基本课程体系
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应当着力修订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充分的对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要增加人才培养的亮点课程,要按照国家相关学科培养目标和定位,设置与学生匹配的课程,切实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首先,围绕现行课程结构找问题原因,重点分析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问题,针对授课成本高,课程内容前沿性不足和公选课程匮乏的现状,在课程涉及面,课程精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方面增加课程,着力满足未来创新教育的需求。其次,进一步在现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与国内特色品牌院校的相关课程中找差距,在对比中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相关学科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切实解决当前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的点偏向西方文化和偏重语言学教学问题,切实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习类课程,以及调研融入到国家级特色品牌课程等。第三,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增加汉语教学方法课程,提高学生进行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技巧。形成语言学板块、文学板块与国际教育几大课程板块。第四,还要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与相关专业院系课程平衡性,满足优化人培养体系目标,切实把相关专业的课程融入到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当中。
(三)增加地方本科院校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具体围绕着我国“一带一路”宏观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进行有效人才培养。首先,坚持国际文化教育与外国语培养的新模式,进步一步保留对外文化教育与语言教学的两大特色。其次,从地方本科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宽口径、厚基础与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方式体现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根据学生个性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学生在学期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可自主发展选修部分课程,重点开发公共必修基础课、博雅教育课、自主发展课等。第三,把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国家级特色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结合起来,切实调整课程比例结构,着力突出外语技能培养,强化本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增加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机会,利用好留学生对外教育机会,更加重视语言及文化传播能力教学。
地方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完善教育教学机制的基础上,切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教学模式切实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求。
[1]谢水璎.基于岗位群需求的高职英语动态模块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2]马春燕.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播的新途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7(5).
[3]潘颂汉,林迎春.试论大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今日南国,2010(1).
[4]李向农.对外汉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学科之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