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兰 黄应杰
前段时间,台湾女艺人杨丞琳在社交网络发布了一张照片:从手腕到上臂,遍布大片瘀血。网友纷纷表示被吓到,说她酷似被家暴。其实,她是去刮痧了。
无独有偶,此前香港女星钟欣潼也在网上晒刮痧照,整个背部都被刮得严重瘀血,看起来很惊悚。她调侃说,像整块皮都给撕掉了一样,“痛到爆炸”。
如此刮痧,是养生还是伤身?
刮痧后,皮肤发红、发紫,民间俗称为“出痧”。
用现代医学解释,这是皮肤被反复刮拭后,皮下毛细血管破裂,瘀血渗出,所形成的瘀青。
不少人认为,刮痧后,皮肤被刮得红紫、发黑,才说明体内的湿气和毒素被刮出来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并不是所有人刮痧后,都会“出痧”。
身体健康者进行系统的保健刮痧,一般不会出现痧。还有体质偏虚的人,气血不够充盈,也不容易刮出痧来。
有些人刮痧后,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但身体同样也会变轻松。
刮痧时,用力一般应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如果一味追求“出痧”,用重手法刮痧,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皮肤和身体。
据新闻报道,河南一名女大学生身体不舒服,听说刮痧能排毒,便求助室友给她刮痧。没想到,室友刮得太“狠”,她不仅背部血迹斑斑,还感到非常疼痛。
后来,这个女孩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引发急性肾衰竭”,进了重症监护室,医院还一度下了病危通知书。
有这么严重吗?
原来,刮痧力度过猛,会使肌细胞内容物漏出,进入血液循环。肌细胞内容物之一,为肌红蛋白,对肾脏具有毒性作用。
除了不能用力太猛,还不能刮得太频繁。
刮痧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刮完一次后,至少隔3~5天,待皮肤恢复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晕刮”,要立即停止。
刮痧跟针灸一样,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有人可能会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甚至晕倒等。
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
同时,应让患者呈头低脚高位平躺,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身体保温。也可用刮痧板点按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穴。
刮痧的工具、手法、顺序等,都有讲究。
临床上刮痧,一般使用表面光滑平整的水牛角板,蘸取万花油进行。万花油不仅有药用功能,可提高疗效,还是润滑剂,能有效保护皮肤。“刮痧前,工具都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刮痧时,要跟着人的经络走,不能随意来回刮。
刮痧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
全身刮痧,顺序应为:头-颈-肩-上肢-胸腹-背腰-下肢。
局部刮痧,顺序应是——
颈部:头-颈-肩-上肢。
肩部: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
背腰部: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另外,刮痧后,最好饮一杯温水,不宜马上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能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