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田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来讲,我国已经形成公立高校与民办院校并存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但由于民办院校的生源素质及教育水平较低,和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为人才需求水平不一致,知名单位很少主动到民办院校招聘,而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到场的单位往往规模小,发展时间短,常常导致签约率较低。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民办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声誉以及社会认可度。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又影响招生质量。在此问题上,民办院校陷入了无法良性循环发展的怪圈。由此导致优秀的教师不愿在民办院校执教,水平较好的学生更多会选择复读而不会进入民办院校就读。而进入民办院校的学生常常会产生自卑和不求上进的心理,本着混文凭的心态在学校消极度日。从根本上增加了毕业后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近年来,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各单位之间对优秀学生的竞争加大,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公立院校的招聘会时间不断提前。而且每年公立院校毕业生数量秩序增加,足够市场进行筛选招聘,所以导致招聘人员总是以学历为门槛,更注重毕业生就读高校的名气,公开表示不招民办院校毕业生,将其拒之门外,形成了一种“出身”歧视。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受访学生表示受到过这种“出身”歧视,这种情况是导致民办院校出现就业率低,学生就业压力大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办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工作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开展,在招生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总会忽略在就业指导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培训。
首先是对教师在就业指导方向的培训较为匮乏。培训机会少或者是应付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象征性的培训,导致教师不能掌握正确的对学生就业指导方式,缺少对就业市场的开拓和联络,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不强,不能结合多平台推介自己的学生。
其次是没有在学生踏入学校之初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就业规划,导致学生在求学期间忽略对自己求职竞争能力的锻炼,眼高手低,在毕业时对正确的求职方式把握不准,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在如今复杂的就业环境中,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提高自身能力。民办院校专业较注重技术的培养,学生应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建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及早做好职业规划,确保在求职过程中能够理性思考,科学就业。
现在国家推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发展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发扬自己的创新思想,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业道路。
民办院校要紧随市场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民办高校应加强市场调研力度,结合学校实际能力和定位合理配置和调动资源,优化专业课程安排。同时优化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组织学生实习、开展模拟招聘会等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锻炼学生求职就职能力,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交流活动和就业培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和调动学生积极的就业意识。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大学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主要依靠自己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招聘信息,这需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及时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民办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重视并扶持这部分学生就业,出台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减少大学生盲目就业。在企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给予优惠政策,帮助民办高校毕业生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机会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校企合作引导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增加为民办院校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胜任工作。
政府应介入并管理好就业市场,健全人才市场的监管体质,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在出身歧视问题上,建立司法救济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规范人才使用标准,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出台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福利待遇政策,保障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就业中介体系规范,提升服务能力,使其服务产品逐步标准化,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让他们享受同等的就业平台。
参考文献:
[1]秦倩倩.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现在及其改革方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
[2]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J].中国教育在线,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