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娜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早在2012年,我国国家教育部政策制定相关部门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规定中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就对幼儿园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教学态度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专业标准中的规定,在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进而更好地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除了注重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以及幼儿基本的演唱技能之外,还要求培养出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优秀的少儿声乐人才。因此,学前教育声乐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思路,对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定的把握,并在具体的声乐课教学中融入最新的政策。从整体上看,声乐教师对幼儿声乐演唱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幼儿口头表达能力,表演演唱能力以及组织教学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声乐教师要善于在实际声乐教学中,把不同的课型进行科学的搭配,既能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能做到因材施教,完成声乐教学目的。
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学生对于声乐课的需求,来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具体的声乐课基本课型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一对一声乐课。顾名思义,该课型是指一名声乐教师带领一位学生,主要是用于音乐学院对声乐具有较高要求的学生,采用该课型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过程。但是,目前该课型的应用并不是十分广泛。
其次,声乐小组课。该课型是指,一名声乐教师带领3到7名学生,声乐教师首先将一些声乐的理论知识、舞台表演技巧等系统的向学生们介绍,然后声乐教师可以进行演唱示范,以及在学生们模仿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采用该声乐课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该课型的优势在于一名教师带领几名学生,为教师省去了不必要的上课时间和精力,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存在的缺点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表现机会以及系统的理论知识方面的指导。
最后,声乐集体课。该课型的学生数量比较多,通常为10到20人,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声乐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并组织学生们以合唱和小型音乐会的形式,提高其舞台表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
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发,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培养目标,把不同的声乐课型搭配起来,避免教学过程的单一化,本文就不同的教育阶段声乐课型的搭配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首先,一年级上学期。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招生过程中,会有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学生,声乐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不仅帮助其完成预定的培养目标,还要适当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培养其在日后成为艺术舞台上的佼佼者。相比较而言,对于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声乐教师可以侧重对其儿歌表演能力的培养,扬长避短,充分彰显他们的个人优势。具体而言,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可以组织一次考试来对学生的音乐功底进行一次考察,并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把音乐天赋好的学生分在一组,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有利于提升声乐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一年级下学期。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学生们的声乐知识会有一定的进步,不同学生的个人进步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其进行重新分组,在学生们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引导其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对于优秀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授课,而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开展声乐小组课,并穿插着声乐集体课。不仅增强他们演唱方面的训练,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力。
最后,二年级上学期。在这个年级阶段,可以开展专业模块、快乐学习,减少声乐学生的整体数量,增加一些舞蹈模块、手工模块。当然,对于那些音乐天赋良好的学生,需要一直坚持声乐的学习,在这部分人群中,根据上次的考试成绩,分成不同的小组,实施一对一的小课,其他的同学依然采用一对三或一对二的小组课,增添开设集体技能课,并灵活的变换声乐演唱的形式,小合唱、对唱、轮唱的演唱交替。
总之,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将不同的声乐课型合理的搭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从更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雅琪.浅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中的气质类型分类和分组教学[J].亚太教育,2016(6):154-154.
[2]张红娟.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型的搭配[J].科技资讯,2017,15(32):186-187.
[3]陈海荣,李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好家长,20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