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福利国家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通过国家的一些手段,缩小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经济上的平等和享受国家福利政策及服务设施的均等化。福利政策在刚开始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所具有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为福利国家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而且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是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的。二战后西欧各国家经济发展逐渐衰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英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上述因素直接导致英国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减少以及需要医疗救助、失业津贴、保险服务、就业岗位的人员增加,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使英国的财政面临更大的压力,其可行性也受到质疑[1]。
福利政策这需要合理健全的保障体系,否则对国家和个人都会产生消极作用。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对所有的老、弱、病、残、以及低收入者和失业者都提供救助,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对公民的单方向的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保障,忽视了“需要救助者”的真实情况以及在享受国家保障服务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发挥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国家财政发放给一些不需要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如一些从事低收入的就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收入与失业救济金差不多甚至比失业救济金还低,既然工作和不工作在收入方面几乎没什么差别,所以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动力进而放弃工作等着国家救济。当人们有能力获得一份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但是不愿意去工作而依赖国家的救济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就是“福利依赖”,“福利依赖”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使这些人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中,另一方面阻碍了国家的发展。[2]
人们面临的风险发生了变化,之前面临的风险是自然现象引起的可以预测到的,如地震、海啸等,现在面临的风险是由于人类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而引发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水污染、大气污染、人身安全等。人为风险的特点是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及风险的不可计算性。[3]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类型的风险,风险性质的变化要求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为人们风险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
在传统福利国家中,国家是提供财政支持的主体,也是唯一的,巨大的财政支出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这就需要重新界定国家和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地位和作用。吉登斯提出了积极的福利政策,在这种政策中,国家起主导作用,个人、家庭、企业、社区等机构起辅助作用,国家在调控整体运行方向的同时和也要充分调动其他机构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上的作用和责任,和其他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这项福利政策。积极福利政策倡导的投资主体多元由福利资金全部由国家负担变为多种主体共同分担,可以有效减轻国家财政资金面临的压力,这也体现了其福利思想的积极意义。
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反对传统社会福利中无条件的获取福利的观点,主张人们在获取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一定的责任,享受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前提。传统福利政策中国家只是单方面地考虑到公民应有的社会福利而过分的给予,这种给予是无私的,没有任何门槛就可获取的的,权利的容易获得性使某些公民投机取巧,享受权利的同时想方设法的逃脱在这一过程中的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不对等使国家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安全问题和道德问题,严重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社会公德和良好品德的养成。吉登斯认为不论从国家角度还是公民角度来看传统福利制度都是有害的,工作福利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危害,因为工作福利制度的重点在于对失业者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增强他们在就业时的信心。
传统福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包括在收入和享受公共服务方面,是一种最终的平等,但是由于人的特殊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使这种平等永远不会实现。据调查,传统福利政策实施前后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还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因为这一政策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懒人”,专门等着国家的救济来维持生计,使社会财富不断流向富人,富人的资本却像滚雪球似的增多。吉登斯提出应把资金投入到社会上,通过对贫困者进行教育培训,一方面使他们有相同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使他们有相同的找到工作的机会,提升他们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力。
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在风险发生之后采取的补偿行动,如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经济、人身安全的损失时,国家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帮助救济。伴随着风险性质的变化——由外部风险变为人为风险,相应地,对风险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由传统福利政策的事后补偿转变为积极福利政策的事前预防。[4]积极的福利政策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如失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铁饭碗”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处于失业、就业、再失业、再就业的循环过程中,减少失业现象的发生不能只依靠救济金,每个人都应该在失业之前进行培训学习。国家和个人在减少失业发生的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家为需要学习的人员提供资金建立培训机构和更好的学习条件,如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个人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培训活动,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自己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力。
虽然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其积极社会福利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对于解决传统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英国,据数据显示,1999年的就业率达到75%,而整个欧洲的就业率为62%,英国的失业率为4.3%,欧盟的失业率为9.2%。[5]
对于中国来说,吉登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也有一定的启示价值。一、权责关系启示,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会成员间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每个人只享受义务,而不履行责任,会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以要增强人们的权责意识,积极履行义务。二、教育投资启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口强国,科学技术人才和欧美国家相比处于劣势。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针对中国存在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中、西、东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存在的教育差异、教育投资力度小等,都需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通过一定的政策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三、投资主体启示,政府转变职能,推动“第三部门”发展,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建立一个国家主导,企业、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的社会保障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效现象,还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孙洁.英国的政党制度与福利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1.
[2]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涛,王平.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113-116.
[4]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Giddens,等.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年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