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楠>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归因方式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学业成就方面。较早的1997年吕纪增等的对初一到高一的学生的研究表明,在失败归因方面: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显著。2001年李占江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归因方式对抑郁、焦虑、强迫等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心理健康方面,辛自强和张梅从1992-2005年13年间的所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研究报告中,选取了107篇,使用了元分析的方法,发现由于社会的变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
1.理论意义
首先能够进一步的了解高中生在当前形势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其次了解现在的高中生归因方式的变化,可以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调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最后丰富了我国关于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
2.现实意义
首先能够让高中生更清楚的了解自身和总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及时的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归因风格,增强自信心。能够正确的看待高中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高中生在进行归因时,在学业成就和人际交往两个维度上都倾向于归因为努力这个稳定的、内部的因素。高中生在面对自己学业和人际交往的成功时,能够更多的将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归因方式是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高自尊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的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情境和运气等的外部因素;而低自尊者恰巧相反。但是当把自尊类型细分为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个维度时,只有低外显高内隐组的高中生将失败都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其他的都采取的是内归因方式。
在归因风格上,高考试焦虑者倾向于内部归因,低考试焦虑者倾向于外部归因。一般认为内归因者是积极的,应被鼓励的,但是将考试失败归因于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不够时,同样能引起较高的焦虑。所以应该改正高中生的归因方式,来减少其考试焦虑。特别是需要面对高考的高三学生。
归因方式中自身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把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归因于一些自己知道没有必要,但是自己又无法摆脱的思想和行为,而产生懊恼等情绪;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自在并且存在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更多的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在因素不如他人,产生自卑、懊丧等情绪;归因方式中持久和整体两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个体如果将负性事件归因于持久与整体,将会导致比较多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心理健康明显相关。其中能力、情境、运气归因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努力则与心理健康有着负相关关系。高中生如果把自己的学业成就归因于能力、情境和运气等因素是对心理健康不利的,而将其归因为努力的因素,则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晨.高中生归因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邓立萍.高中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归因风格对考试焦虑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4.
[3]胡湛,刘永芳.组织行为的完全归因模型[J].心理科学,2009,32(1):154-157.
[4]李辰旭.高中生心里弹性、归因风格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014.
[5]刘雯婷.不同自尊类型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4.
[6]彭冉玲,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94.
[7]邵来成,郑宗军,刘彦楼.高中生自我批评、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97-998.
[8]张晓宏,陈建军.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
[9]Steffenhagen R A.(1990)Self-esteem Therapy.An Imprint of Greenwood Publish Group,Inc.1-27.
[10]Rutter M.(1987).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s[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57(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