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关爱单亲家庭大学生对策探析

2018-01-26 10:38:00李聪聪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工作者子女

李聪聪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油气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思想不断开放,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女性经济地位逐渐独立,加之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离异家庭不断增加,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思政教育视阈下关爱单亲家庭大学生,能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一、改变一种观念

在西方国家,单亲家庭是指“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多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所形成”。《婚姻家庭大词典》指出,“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因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离异而造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其定义为“由父亲或母亲中的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父母角色单一;二是子女未婚且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诸多学者和社会调查家认为,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的缺失会导致单亲家庭子女比完整家庭的子女面临更多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强烈的自卑、孤独、焦虑、对抗等不良情绪,因此单亲家庭子女在社会交往、学习状况、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也逐渐将单亲家庭的子女作为特殊群体来看待。但并非所有单亲家庭子女都存在上述问题,部分单亲家庭的大学生还具备其自身的优势。

一是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文化和物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能够获得更多关爱。单亲家庭的出现具有现实必然性,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人们已经逐渐接受单亲家庭的存在。有一定文化和物质基础的父母双方在平和的心态下能够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同时整个家庭更能关注和关怀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使其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关爱。

二是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据调查,单亲家庭中的父母角色多以母亲为主,伟大的母爱能够滋养和感化子女,给予子女充裕的关爱。另外,现如今家庭教育备受关注,教育理念和方法日益多元化,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会出现分歧,这不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而在单亲家庭教育中,单亲父母能够贯彻一定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避免教育迷茫和教育冲突。

三是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人格表现。单亲家庭子女如果能够拥有平静的家庭生活、充裕的经济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则能够将单亲家庭的相对劣势转化为优势。王飞在研究中提到,单亲家庭的子女具有积极的人格表现,如独立性更强、抗挫能力过硬、责任感更浓厚、竞争忧患意识更紧迫、人际协调能力更完善等[2]。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

在对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既要全程关注,又要抓住关键节点;在思想政治引领的同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关怀。

(一)全程教育与抓关键节点

一是全程关注不放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做好长期教育的准备,如春风化雨般感化学生、改变学生,切忌急于求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做到不间断、不留白、不漠视。从入学开始,就要建立单亲大学生档案并不断完善,做到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学业、情感生活、学生活动、就业意向等情况了然于心,并根据大学全程不同阶段的学业要求和发展要求提出指导意见,给予恰当的帮助。

二是关键节点要抓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格外关注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的关键节点,比如期末考试、转专业、毕业去向等。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些重大抉择面前感到迷茫,在关键节点承受较大压力,因此,应紧紧抓住这些关键节点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方法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二)思想政治引领与日常生活关怀

一是思想政治引领要正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时机,紧跟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正向教育,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单亲家庭大学生在思想上容易出现迷茫、堕落、敌对等现象,因而要注重运用典型教育和感染教育方式。二是日常生活关怀要暖心。单亲家庭大学生虽然渴望与人交往、渴望情感认同,但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羞怯和被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比较多,了解学生的渠道较为多元,因此要深入细致地体察单亲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给予相应的关怀。充分运用一次遇见、一个话题、一句问候、一个眼神,在无形中将真诚和关爱传达给学生。

三、开展三种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线,以职业生涯教育为长线,促进单亲家庭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然而,据调查,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政治观念淡薄,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消极参与学校党团活动,入党积极性不足,对班级事务不热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干预,将不利于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让单亲家庭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强调国家对人才的积极培育和渴望,使其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不负韶华。

(二)夯实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家庭变故、父母冲突、物质压力、舆论压力等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研究指出,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情感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稳定性差和情感较为冷漠;在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和应激反应水平偏高;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认知失调及不合理的自我评价等问题[3]。对这些问题,万来和认为应重视但不夸大、不简单归因、认识问题并着力矫正[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并与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及时汇报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听之任之;学校相关部门也可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有效辅导,举办相关讲座或工作坊,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贯穿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认知,合理决策,并落实到行动。另一方面,还能指导学生顺利就业,建立适宜的目标,获得长远的发展。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个人发展方面表现得不自信、不乐观,进而导致学业困难和就业困难。因此,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并应贯穿其整个大学生涯。

四、实施四种典型措施

(一)由被爱到奉献,在优势视角下转变弱势群体角色

优势视角是美国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Dennis Saleebey指出:“优势”不仅指个人的特征、品质和技能,也包括环境资源的关系特点。甚至,几乎所有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视为一种优势。同时,他将优势视角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中,研发出了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方式和理论[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坚信,所有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优势、美好的品质。应鼓励单亲家庭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多帮助其他同学等,努力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并运用于生活实践。

(二)注重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恋爱关系的指导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个体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弥补心灵创伤,并获得付出动力。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自卑、敏感、多疑等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怯懦、被动,并存在严重的心理依赖。据调查,单亲家庭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更容易失衡,尤其是女生。父母一方的缺失容易使其感受到被抛弃、被拒绝,甚至不值得被爱等不良体验,导致其在恋爱关系中患得患失,最终不利于恋爱关系的发展和维持,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大学生与任课老师、父母、舍友及其他同学的关系,并向其强调人际关系的平等、尊重、保持适当距离等原则。

(三)注重关爱单亲家长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大部分不良情绪和不良状态都源于父母的教育影响。父母双方离异后容易产生仇恨情绪、对生活失去希望、脾气暴躁,甚至行为不当;在子女教育方面,则表现出过度溺爱或冷漠,教育观念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都将对子女产生不利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与单亲家庭父母加强联系,并通过走访、开展咨询等方式鼓励他们走出生活阴影,为子女树立正确的榜样;合理处理离异后的家庭关系,为子女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改善教育观念和方法,避免放任自流或期望值太高。

(四)给予充分信任并适时创造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和愉悦的体验。实践证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供机会使其充分展现自我,能够使其产生积极体验并获得持续进步的动力。另外,在学生工作、班级事务中承担一定角色的学生成长更快,更有自信,工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启用有能力和奉献意愿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并给予充分信任,进行精心培养和适时赞赏,为其创造高峰体验,使其在服务集体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五、结语

单亲家庭大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具有其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给予高度关注,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多加引导,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多层面、多角度改进其思想状态,促进单亲家庭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王飞.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交通大学,2009.

[3] 王伊晴.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4] 万来和.离异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1.

[5] SALEEBEY D.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2.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教育工作者子女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