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 林范荣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时是没有文体意识的,不管什么课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如出一辙。由于我们文体意识的淡漠,导致了教师解读文本、把握目标的教学功力日渐消退,课堂教学无法走向“精准实效”。
那么什么是文体?所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文无体不立”,根据不同文体如何做到“依体而教,走向精准”呢?我就《秦兵马俑》一文的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秦兵马俑》一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来看,它和普通的说明性文章又有明显区别。首次教学时,我把本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内容定位于“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看似较好地诠释了课标对说明性文章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但实际的教学存在四点不足:一是教学程序化,“抓特点、知方法、明作用、讲运用”成了基本的教学套路,教学缺少创新性,枯燥乏味;二是教法模式化,整堂课都在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方法及作用,基本都是采用比较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体悟,这样的教学没有清晰的学段目标指向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可以这样教;三是学习主体被僵化,教学过程是在老师的生拉硬扯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自我的重构与发现,没有点燃学生的学思情怀;四是关键能力被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抵达内核区域,只停留于浅层次的说明方法的认知感悟上。基于此,我们重新解读了教材,产生了以下思考和实践:
《秦兵马俑》一文,一是运用了详实的数据以及做比较、举例子和联想等说明方法,展现其规模宏大的特点;二是从身材、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腻地表现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尤其第二自然段,“数字”在表达中占有相当比例。依据课标四大类文体样式来看,它应界定为说明性的状物散文。那么,如何在文体特征的关照下,精准定位出切实可行的核心教学价值?如何不只停留于浅层次的说明方法的认知感悟上?我们发现本文在“数字”的表达上有它独有的“语言个性”——概况描写三个俑坑总面积的大小时,作者采用的方法既有列数字,又有做比较;而具体描写一号坑时,先采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介绍其规模之大,然后再进行了联想。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如何把数字表达得更加具体准确”定位为本课时的核心教学价值内容,旨在充分利用文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力,用阅读素养的模块来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
这是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走向精深学习的必经过程。教学时,出示文后的四字词语,让学生在读好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词语说出初读课文后对秦兵马俑留下的印象,抓住要点整体感知,并回答:“课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相机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感受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悟说明性文章表达的篇章结构。
在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表达方法来介绍其规模宏大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列数字的准确性:“作者为什么说‘近8000个’,而不直接说‘有8000个’?”让学生发现为了把数字说得更精准科学,就得用上“近、左右、足有”这样的字眼,紧接着链接已经学过的说明性文章《海底世界》和《雾凇》中类似的语言进行归类比较,从而习得在表达不确定数字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语言,让说明变得更加准确科学;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说明三个俑坑总面积大小时用做比较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用做比较的方法把一号坑的两个数字说具体,以此释放学生的表达力:“告诉你吧,这14260平方米足有40个篮球场那么大,大概有300间教室并排着那么大;6000个兵马俑,假如一个班有50名同学,那大概要有120个班同学那么多。现在让你继续用做比较的方法,你会怎么表达这一号坑?”
出示: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______________,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我们坚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实在的事物展开联想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作者是如何让这一行行、一列列静止的兵马俑活起来、动起来的?读读这句话,看看能发现什么?”
出示: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支怎样的大军?这样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指向表达,培养学生重构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从思想内容的理解感悟转向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学习,学习内化语言就是吸收作者的表达之道,就是为了更好地说。于是我们在体悟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后,设计了一个秦兵马俑解说员的情境:在学生看完一则兵马俑的视频的基础上,教师问:“目睹了这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你又会怎样向游客们解说呢?请你借助这些数据自由练一练吧,解说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出示: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兵马俑:近8000个;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兵马俑:6000个左右。
学生用课文或自己的语言解说,在语言的重构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当学生领悟了列数字如何表达精准具体及展开联想说明性的表达范式后,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说明表达的范式去言说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实现了对语言形式的迁移运用:“你看,你们刚才在解说时依然用上了这些方法,让人如临其境,你能否也用上这些表达方法来写一写同学们最为熟悉的九龙漈瀑布(播放视频)。为了写作的方便,老师搜集了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瀑布高46.7米,宽76米。你可以这样开头:九龙漈瀑布真壮观啊,然后接着往下写几句话。”
这样学生知文体,学方法,用方法,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了课文的“例子”功能,实现了教“这一类”课文的“语文之道”,真正做到了“精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