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弘德小学 张远超
【开场白】
师:上回,我们习作的主题是“我要谢谢你”,也就是写写别人帮助我们的事情,写写感动我们的瞬间。看了大家的习作,我不由得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呀!危急关头,别人伸出了援手,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心怀感念的。不过,有的作文,读完之后确实心里暖烘烘的;有的,却觉得差那么一点儿火候。欠缺的是什么呢?这也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
【教学实录】
师:习作中,几乎每个同学都写到自己遇到了难处,忘带作业啦,考试考砸啦,被朋友冤枉啦等等。此时,你会是什么心情呢?
生:焦急,烦恼,痛苦,生气,伤心……
师:下面两位同学作文中的句子,写清这种心情了吗?
1. 在去政府的路上,我的自行车链子掉了,我就在那里着急。
2. 只差一步,公交车走了,我气愤异常。
生:没有,他俩只用了“着急”“气愤”两个词,具体怎么样,却没有写。
7路车来了,我大步流星第一个上了车,摸了摸口袋。咦?钱呢?我把兜儿掏了个底朝天,又去翻书包,像狮子在寻找猎物似的把所有可能藏钱的地方都搜索了一遍,可还是没有。后面的人都说:“快点儿往里走啊!”“没钱滚下去,别堵着道儿!”
我一下子懵圈了,早晨还记得把钱放到书包里呢,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我家离这儿三四十里远呢,坐车得半小时,走着得猴年马月才能到呀!怎么办?唉,我这猪脑子!(王建柯)
师:这个片段,你能读出王建柯当时的心情吗?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呢?
生1:他有些慌乱,从他找钱的动作就能看出来。
生2:第二段写的是他的心理活动,我读出了他心情的复杂:有疑惑,钱怎么会不翼而飞;有无奈,走着回家,得到猴年马月;还有自责,骂自己是猪脑子。
(众笑)
师:是啊,当困难压顶,我们往往会被负面情绪包围。此时,会有很多念头冒出来。把它们记录下来,就能很好地表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上面有我最爱吃的巧克力,我踮着脚,伸直了手,像青蛙一样跳,够了半天,离它还有十万八千里。唉——(郭晨昊)
师:郭晨昊吃了个矮的亏(众笑),巧克力就在眼前,就是拿不到。他会怎么想呢?
生1:臭巧克力,你就不能待在矮的地方吗?你就不能自己跳下来吗?没看见我的口水都流成河了?(众笑)
生2:这超市的工作人员好蠢,好吃的巧克力摆这么高,我们小孩怎么能够得着呢?下次不来了,哼!
虽然已经写出了稿子,但稿子有900多字,离比赛还有一天,我还没背过呢。
生:呀,稿子为什么这么长?要是只有100字该有多好。900多字,我什么时候才能背过?我要崩溃喽!
师:刚才,咱们是通过写心理活动表现心情。其实,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示我们的内心。咱们来看看下面的片段。
放学时,老天爷好像也舍不得离开这个学校,对着大地号啕大哭。雨水从房檐上流下来,打湿了地面,也打湿了我的心。(王晨睿)
师:你能读懂王晨睿的心吗?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1:她很伤心,因为连老天爷都哭了。
生2:雨水打湿了她的心,感觉她肚子里全是泪呀!(众笑)
师: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永远戴着带感情色彩的眼镜看周围的事物。心情不一样,同样的景物,在我们眼中也就变得不一样了。比如:小鸟的叫声,高兴时觉得它在欢唱,难受时觉得它在哀鸣,心烦时还会觉得刺耳。我们把带感情色彩的景物具体地写出来,也就间接地写出了我们的心情。
师(出示古树、野花的图片):古树、野花,让人赏心悦目。可是,我们心情不一样的时候,它们在我们眼里又会有哪些不同呢?全班分两组,南边是高兴组,考试得了一百分,班里第一名;北边是难过组,分数只有66,老师还要叫家长。
生(高兴组):风一吹,大树跳起了舞蹈。“哗啦哗啦”的树叶响声,就是一支美妙的小令。树叶,绿得发亮,仿佛冲着我眨眼。
生(难过组):唉,树太老了,皱纹那么深,里面似乎填满了愁苦。树叶,悄悄地飘落下来,无精打采,一点儿生气都没有。
生(高兴组):一朵小花正冲着我微笑,笑容那么灿烂,颜色那么明亮。
生(难过组):唉,开心是它的,我呢,只有悲伤。我真想哭,我的日子还不如小野花呢!
师:别人帮了我们,我们无比感动时,眼中的景物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刘宇涵忘带校服钱了,怀着试试的态度,向小卖部的一位老爷爷借。没想到,老爷爷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下面这段话,就是对当时景物的描写,你能读懂他的心吗?
走出门去,清风吹拂着我的脸,还送来淡淡的花香。朝阳把周围的一切都涂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每棵树都显得那么高大,每朵花都显得那么绚烂,每个人头上都有了五彩的光环……
生:他非常轻松,眼中的景物变得那么美,都有点儿童话色彩了。
生:那时,刘宇涵的心中,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看,每个人头上都有光环,也就是都成佛了。(众笑)
师:王文硕写了手机失而复得的故事,里面有三处景物描写。可惜,他没有和心情牵上手。下面,请任选一处,结合当时的心境来写一写。
1. 我把手机落到了公交车上。外面下雨了——
2. 妈妈刚训完我,电话铃响了。声音——
3. 电话里告诉我:去车站失物招领处那里。我望着窗外——
孩子们这么写:
1. 雨“哗哗”地下着,玻璃上流下一行又一行的水珠,那是我的眼泪呀,仿佛永远也流不完。
2. 声音从耳朵钻进我的头里,似乎有无数的苍蝇在里面“嗡嗡”地乱飞乱叫,我的头立时大了。
3. 雨,从天上落下来,把树叶上的尘土冲得一干二净。叶子更绿了,小花更水灵了。雨水滴滴答答,汇成了一首优美的小曲;青蛙也来赶热闹,亮开嗓子唱了起来。
师:刚才,我们写的心情,主人公都是我们自己。可是,本次习作,真正的大咖,不是我们,是帮助我们的人。所以,笔墨要在他们身上多下功夫。下面的这段话,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要穿过铁路给儿子买橘子,那个瞬间的定格,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这段话哪里感动了你?
生:他写出了父亲过铁路的艰难,我从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生:我眼前好像出现了父亲攀月台的画面,心里有点儿发酸。
师:这画面就是朱自清对父亲的特写。什么是特写呢?就是关键时刻,对关键人物进行精细描写。就好像电影、电视里,镜头拉近、再拉近,让主人公无比清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刘宇涵同学写老爷爷给他钱的情景,原来写得比较简单。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指导他进行了修改。我们来看看,加了哪些特写镜头,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原稿:“一百六十八。”我惊喜异常,“我明天一定还上,把校牌押给你。”他并没有收,就拿了几张破旧的钱放到我手里。
修改稿:“一百六十八。”我惊喜异常,“我明天一定还上,把校牌押给你。”他并没有收。老爷爷低头从钱匣子里,摸出几张旧钞票,塞到我手里。那手好粗糙呀,无数条小细纹,如同苍老的树皮。老人看了我一眼,昏花的眼睛里满是温暖:“没事,谁都有忘带的时候。”
生1:加了老爷爷拿钱的动作特写。“低头”“摸”“塞”,写出了老爷爷的毫不犹豫。
生2:对“手”进行了特写,写出了手的苍老,也从侧面说明老人家挣钱不容易。
生3:眼睛也有特写,它是心灵的窗口。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与和蔼。
师:有的时候,我们也知道这里应该有特写,甚至那个人的样子、动态就活在眼前,可就是挤不出来。咱们请刘宇涵介绍一下他的妙招。
刘宇涵:当时,老师让我先闭上眼睛回想老爷爷是怎么给我拿钱的。老师又教我把自己当成老人,照着他的样子慢慢去做,很快就写出来了。
师:刘宇涵介绍的方法叫揣摩体验法。这可不是我的原创,古今中外很多作家写作的时候都离不了它。比如:明朝的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时候,写不下去了。他知道这儿需要大量的特写镜头,用来表现武松的勇猛敏捷与武艺高强。可是,谁也没见过人是怎么打虎的呀?怎么办呢?这天,邻居到施耐庵家串门,一下子吓傻了:施耐庵跨在一根长条板凳上,抡起拳头狠命地打着。呀!他疯了?(众笑)不是,他是把自己当成武松,把板凳想象成老虎,在揣摩武松到底是怎么打老虎的。这方法管用吗?当然!经过施耐庵妙笔生花地描述,已经传了几百年,变成一段妇孺皆知的故事。
叔叔迈着沉重的步伐,扛着我的自行车一步一步地走着。
师:某个同学写的是一位叔叔帮他扛自行车。可惜,里面少了特写镜头,人物也就不那么“光彩照人”了。全体起立,扛起凳子,把它当自行车,咱们体验一下那位叔叔是怎么扛的,看我们能发现哪些特写镜头。
(学生全体起立,一起模仿。)
生1:走了一会儿,他的额头冒出了无数的小汗珠。他用袖子抹了一把,可很快,汗又涌了出来。
生2:他的后背也湿透了,衣服紧紧贴在了身上,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生3:他张着大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似乎要把周围所有的空气都吸到肺里去。
生4:他脚步越来越沉重,腿成了石头,他是拖着它在前进。
师:看,当我们揣摩体验,镜头从额头到后背,从张开的嘴,到沉重的腿,不断转换,也就写出了那位叔叔的艰难与劳累。
师:写心情,我们学了两种方法。哪两种?
生:用心理活动直接表现当时的心情。
生:心情不同,眼中的景物也不同,通过写景物间接表现心情。
师:对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在文中要多给他们来个大特写。怎么写好特写镜头呢?
生:用揣摩体验法,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去做一做。
生:还可以让镜头不断转换,这样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主人公。
师:好,拿出作文本,看看哪有不足,用上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老师巡回指导。)
●(二)课堂引领,掌握修改习作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先示范,具体分析评改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学会修改方法,体会修改后的妙处。
1.内容不具体处
作文中,重点内容描写不具体,读起来显得单薄、平淡,是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平凡也精彩》一文中:“看到小朋友站在马路边,警察叔叔立刻跑过来,拉着他的小手过了马路。”爱岗敬业的警察形象没有能够树立起来,原因何在?教者让学生回忆当天的画面,提一些问题丰富活动场景:小朋友的神情、心理有什么变化?有语言吗?警察有什么特点?什么神情?有哪些动作?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
长期下来,运用“提问——补充”这一招,学生把一个大事件作分解成若干个小事件,一一加以叙述。融入语言、神态等描写后,所写的人物立体传神、活动精彩纷呈。
2.主次不分时
学生习作常有的通病是信马由缰,不分主次。如鞠同学围绕“星期天”写成了《我当店长》一文:先写无聊的“我”看电视,然后写到一位蛮不讲理的顾客,洋洋洒洒三百多字。而“我”的亮相,当店长解决事情的过程则一笔带过。读者没能欣赏到他与顾客精彩对决的画面,原因在于习作中没有突出“当店长”这一主要事件。再读教材《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黄河的主人》,通过对比、讨论,学生就能明白抓住中心事件才能彰显人物特点。
3.题目不灵动时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题目的字眼儿,拟出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定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初稿时,学生习惯性以主人公或主要事情为题。比如,笔者在任教班级开展了“你演我猜”互动活动,游戏精彩,习作也很生动,但《有趣的活动》《一节开心的作文课》这样的题目吸引不了同学们的目光。笔者提醒他们运用教材中学过的拟题方法,精彩出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紧张的押注》《好一个“你演我猜”》……一个个鲜活的题目令笔者感到欣慰,基本达到了推敲题目的初衷。
作文修改切忌面面倶到,要么围绕当次作文要求拟定目标,要么根据学生习作中的通病临时定目标。在教给修改方法环节,教师要坚持“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给予学生信心,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习作,也不能吝啬赏识鼓励,让学生一点点品尝修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