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对策探讨

2018-01-26 09:07孙建程
铁道货运 2018年4期
关键词:货场货运运输

孙建程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办公室,北京 10086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54 万亿元增加到 82.7 万亿元,年均增长 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 11.4% 提高到 15% 左右,而且由于经济体量的增大,每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明显高于以往,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量,必然带来全社会物流的增长。从2017 年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9%,铁路货运的恢复性增长首先受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1]。宏观环境好,经济发展快,社会物流需求的持续扩大,在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对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2012—2017 年,铁路实现了大发展,投产新线2.94 万 km,其中高速铁路 1.57 万 km,投产规模创历史新高。高速铁路成网为进一步推进既有线释放货运能力创造了条件。一批新建和改造的货场、物流基地投产,货车、装卸设施设备更新升级,货运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都为货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铁路运输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大宗货物运输。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具有运能大、占地少、全天候、成本低、安全可靠、路网发达等优势,较其他运输方式,铁路更加适宜承担大宗货物运输。二是开发物流新产品。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铁路不断推出特需列车等物流新产品,4 200 个货运营业站覆盖全路,运价略低于公路运输,运到时限大幅度压缩,敞开受理和随到随运等“一条龙”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客户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2]。但是,由于铁路特需列车等物流新产品推出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存在着设备设施落后、产品功能单一、货场布局不合理、面对客户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市场调查与市场对接不够充分、服务标准和服务管理不细等问题[3],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营主体多元。从制单到交付的整个过程中,货运、运输、经营开发等不同部门对装卸、运输、暂存、配送等环节全程负责,面对客户诉求的事项没有部门统一负责。各部门人员对待货物及货主态度不一,运输全过程中的质量追踪与奖惩考核不够严谨。运输过程信息透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体验。

(2)营销能力不适应。一是市场调查分析能力薄弱。市场调查缺乏专业方法和市场化手段,监测效率偏低。二是内部信息系统分割独立。铁路内部货运、调度、机车、车辆等业务生产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独立,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方面还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对运输生产各环节的连续有效监控。三是缺乏对客户服务各环节的统一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对需求受理、装车发运、途中运行、到达卸车、交付理赔、客服咨询等客户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监督考评机制。

(3)运输网络末端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配送能力不足。货运中心基本使用协议车队,由于业务量较小,协议车队积极性不高。二是作业站作业能力不足。一般作业站作业人员只有 1~2 名,段管一等站作业人员 2~3 名,只能满足制票、收费等工作。三是装卸力量不足。按照目前作业办法,作业站应承担货物装卸作业,遇作业量较大时,只能由货运中心装卸力量支援。四是暂存设施不足。一般利用既有的行李房、库房等场地进行暂存业务,房屋条件有限,一旦遇到货物较多的情况,无法存放。

(4)物流业务开发能力不足。目前,铁路班列作为运输产品推出后,在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价格、及时性、方便性、服务等综合指标,以及货物仓储、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受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设备设施、铁路物流产品等因素影响,目前铁路物流与公路物流还存在较大差距。

2 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对策

随着铁路现代物流的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特别是生活物流成本,既是铁路的发展方向,更是服务国民经济和民生需要的责任。因此,明确铁路物流发展方向,深度开展市场调查,完善客户服务功能,积极拓展集装箱、冷链、商品车等特色物流,打造不同速度等级的班列产品,提高白货市场竞争力,向适应公铁竞争、黑白兼顾、做大白货市场转变,打造具有铁路物流特色的新模式[4]。

2.1 组建区域物流运营主体

(1)打造铁路物流产品经营主体[5]。从承运生产制造企业第一手货源的角度出发,铁路需要逐步打造物流产品经营主体。目前,市场经营主体宜为货运中心,即开发项目,服务客户。车务站段主营业务宜为安全运输,以确保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为重点,为铁路经营提供运力保障。货运中心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联合辖区相关单位,统一经营物流产品开发或物流外包业务,辖区内各单位按照物流外包合同和收支利核算共同受益。

(2)做强物流营销队伍。适当为货运中心补充年轻职工,有计划地组织对货运营销人员进行货运组织改革政策解读、货运营销知识培训,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交流,积极开展相互调研学习;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先进技术研发基地的沟通,建立物流方面的专家库。

2.2 提高铁路物流营销能力

(1)提高市场调查能力。目前,货运中心承担市场调查、价格调查、客户走访、项目开发等工作,受区域局限性较大,整体性不强。在现有市场调查框架下,进一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市场调查机制,明确铁路局、货运中心、营业部、网点物流市场调查标准,完善配套制度,按月、季、半年、年度组织市场调查;同时,开发物流市场调查监测系统,规范数据采集汇总,确保信息数据质量;建立定期、专项相结合的分析报告制度,为营销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2)优化铁路物流产品。一是强化产品开发功能,统筹货运资源,进一步强化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功能,在对班列运行、作业站办理、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列车编挂辆数、运行调整等提出优化建议,实现产品能力与运量需求动态匹配,将运到时限纳入日常运输组织中,并且建立严格的保障机制。二是强化客户服务功能,统筹客户服务资源,建立在解决运输及时性、货损、货失和信息服务方便性方面的保障机制。三是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运输生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整合运输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做到对运输全流程、各环节工作的信息可查和过程透明。

(3)完善激励考核办法。比照铁路安全管理模式,对涉及客户服务的生产各环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营销为核心、效益优先兼顾效率的考核机制,加强调度生产、机辆工电、人劳计财等部门对营销工作的支持保障,形成营销围绕市场、生产围绕营销、责权界限明晰,各部门目标一致、利益一致、行动一致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铁路物流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根据物流服务流程中各岗位环节重要程度和劳动强度确定考核标准,形成更加完善的激励奖励标准。

2.3 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

(1)加强两端配送合作[6]。与社会主要物流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订立共享物流资源的协议,发挥铁路大能力干线运输优势,利用物流公司在两端揽货、集配送方面的优势,聚集社会物流资源,搭建以铁路网络为基础、各类物流公司共享铁路网资源的物流生态系统。

(2)组建区域配送力量。在地处区域中心的较大车站货场,配备装卸机械,整合作业站装卸力量;利用自有厢式货车,联合社会车辆,对区域内作业站、货场的接取送达货物进行集中配送,配送业务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实施派车单管理,并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统一标志标识、统一服务形象,纳入 GPS卫星定位管理。同时,也可以此为载体,对外承接接取送达业务。

(3)组建区域装卸及作业力量。为地处区域中心的较大车站货场,配备装卸机械,打造专门负责物流的区域装卸队伍,整合作业站装卸力量。同时,开发区域物流系统,对装卸人员进行统筹调度,解决作业站“活少人多”或“活多人少”问题。

(4)补强既有设施物流功能。加快对作业站既有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场站集疏能力;同时,实施城区货场向城市配送中心转型,打造一批铁路物流基地;加强物流基地内专业场站及设施建设,丰富运输条件,满足白货市场需求和特色产品开发。

2.4 打造铁路物流产品

(1)探索铁路物流货场经营新模式[7]。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3 号) 文件精神,研究货场综合开发措施,依托铁路产品和货场土地、设备设施,满足大客户仓储需求,开发客户外阜仓储配送业务具有市场潜力。吸引生产制造商和物流企业进入货场,客户既节省物流场地租金,又减少了物流基地到作业站的短途运输成本,增加铁路物流产品竞争力,也为货场开展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依托铁路货场的转型升级,配合地方政府在特大型城市探索试点开展“干线铁路运输+电动汽车配送”的绿色物流项目,为铁路物流基地的发展开拓一种新模式。

(2)开发个性化物流产品。以物流量较大区域或者重点城市货场为节点,对货物流较大,开行区域(货场) 对区域 (货场) 的固定运行时间的班列列车,形成物流产品,面向全社会宣传销售;也可以采取固定价格或竞拍价格,逐步发展成为列车空去重回、重去空回、重去重回的规模运输方式。

(3)进一步开发铁路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为两端客户做好价格指导,提供运力预定、货源信息、货物仓储、货物途中信息、到货通知、网络结算、投诉受理等全方位服务,将更多的作业指挥和商业贸易进行融合。

(4)适时开展物流高端业务。选择不同区域具备条件的货场进行试点,利用货场内土地和设备设施资源为客户提供仓储、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增值服务;根据货源结构,改造部分仓库和设备设施,通过配套信息管理系统,对仓库内货物进行信息化条码管理,为客户提供收发货物、仓储管理服务;与大型电商合作,利用铁路货场分布覆盖面广的优势,建立电商各大区域的线下物流分拨中心;与银行、社会金融企业合作,通过对客户货物的仓储安全管理,为客户提供仓单质押 (以仓单为标的物进行抵押贷款) 金融物流服务等。

3 结束语

随着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货运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加快拓展和升级,以及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货运承运清算的不断完善,铁路货运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8]。打造铁路物流产品保障能力,持续推进铁路物流新产品,大力开发个性化物流业务,逐步打造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物流模式,实现铁路物流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逐步提高,是扩大铁路物流供给总量、优化铁路物流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铁路货运市场化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铁路货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文曦.市场导向型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4,32(8):28-31,9.YANG Wen-xi.Thoughts on Reform of Market-oriented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Organization[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4,32(8):28-31,9.

[2]李文斌.铁路货运改革如何适应现代物流市场竞争[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9(2):61.LI Wen-bin.How to Reform to Adapt to the Modern Railway Freight Logistics Market Competition[J].Railway Purchasing and Logistics,2014,9(2):61.

[3]何绪体.铁路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6):32-35.HE Xu-ti.Thoughts on Transferring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 Enterprises[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4,36(6):32-35.

[4]李德林.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货运发展策略的探讨[J].铁道货运,2014,32(1):6-9.LI De-lin.Discussion on Strategies of 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 Development under Market Economy[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4,32(1):6-9.

[5]何兴国.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运营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3):142-143.

[6]刘金华.铁路货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发展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5,33(5):6-10.LIU Jin-hua.Thoughts on Developing and Transferring Railway Freight Yard to Logistic Delivery Center[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5,33(5):6-10.

[7]王 静,刘 迪.推动铁路货运场站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探讨[J].铁道货运,2016,34(1):10-13.WANG Jing,LIU Di.Discussion on Promoting Railway Freight Yard Transferring to Modern Logistics[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6,34(1):10-13.

[8]周建勤,米晓芳.我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模式探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10):16-20.ZHOU Jian-qin,MI Xiao-fang.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Modes of Railway Modern Logistics in China[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4,36(10):16-20.

猜你喜欢
货场货运运输
考虑铁路货场繁忙度与成本的枢纽内货运调度决策研究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铁路货场联锁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丹洲营车站货场作业能力的分析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