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茗海中学 缪 平
在学习生活中,创新意味着进步,提升自我修养,发展自我能力,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创新,避免学生故步自封,“标准答案化”去学习。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较多,教师容易将课堂模式化、规定化,因为数学本身存在严谨枯燥的问题,那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规避,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而教师完全忽略,仍使用“灌溉式”教育教学形式,这样学生就无法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容易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为学生灌输教材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发掘新方式,这样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在数学教学课程上,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到,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但同时也具有深入探究的趣味性,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对数学学习方法都还未形成准确认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存在创造行为。然而创新是可以通过教师有效教育让学生做到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反驳,而不能将教师所教奉为金科玉律,只有学生面对公式、定律,提出新方法时,才是真正学会了创新,创新不仅仅是需要探索新方式,也可以是否定旧方法。简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通过教材为学生指出一条通往教科书的“答案之路”,同时教师也需要告诉学生,并不只这一条路,教师为学生创造出多种情景模式,让学生去发现创新,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出一条通往“答案”的新路,这样就真正做到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上,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套用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然而在新课改全面推进实施后,要求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努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静态公式、定理用动态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为学生学习环境创造出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只有丰富学生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认识几何图形初步》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视频,视频中包含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物品,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主动寻找其中包括哪些几何图形,有些物品是由哪些几何图形共同构成,再组织学生自行讨论:还有什么几何图形在视频中没有出现,这样让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思路,让学生在对各种几何图形有基础认识的情况下,思考几何图形的共同特点。
为学生营造情景模式,将学生带入情景中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思考找到答案,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于得失心重,正确利用这点进行教学,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勇于学习和反驳,在思考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多媒体能够通过声、色、形等功能全方位立体展现教学内容,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来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最佳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探索新知识,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因而,教师合理利用资源,根据学生成长心理做出正确教学方案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有着重要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不同,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清楚认识每位同学的特点是基础,通过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学生教案是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数学课程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守传统,虽然严谨,绝不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简练而浅显的词汇来表达意思,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意思,再推动学生发散性思考、关联性思考,打破传统思维教学模式,尽量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有了教师针对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学生再开展想象性思考是最好的创新思维方式。对于意识形态并不完全成熟的初中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意识形态形成空间,并且因人而异,那么教师就应该针对此类情况,因材施教。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2~16岁之间,学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就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学生对于事物有好胜心,教师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除了正确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外,也可以合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教学课堂上,刺激学生创新发展潜能。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教学课堂上,在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将学生划分小组进行抢答式解题,实施奖励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潜力,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好培养,因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意识形态都在形成过程中,教师正确指导,配以良好教学设备、教学方法,能够很快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必须由传统走向现代,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准确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优秀的自我能力、修养较高的学生,为新时代社会输入高素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