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菁
(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21)
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于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性质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钢琴音乐创作事业也开始了新的征程,在这之前也有针对钢琴作品的出现。比如1929年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怀旧》、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丁善德的《新中国交响组曲》等,每个时代都有新作品的诞生和发展,他们都符合时代的背景和社会运行的规律。都以其独有的特点、鲜活的生命力、民族的特色的优点成为一个音乐时代的楷模。每个时期音乐创作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每个时期所诞生的音乐作品有着时代深深的烙印。
《山林》钢琴协奏曲是同时期钢琴优秀作品的代表。是由著名的爱国曲作家刘敦南创作。刘敦南他出生在中国的四川省,是一位美籍华裔作曲家,他不仅仅是中国的著名的作曲家,而且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许多优秀的作品至今在世界的舞台上被演奏。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创作有极高的天赋和兴趣,并且擅长各种乐器的演奏,并且对鲜为人知的钢琴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从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上海音乐作曲系,并且开始尝试作曲创作。通过不断努力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又在邓尔敬教授门下学习作曲。毕业之后在文化馆工作后来又到了上海交响乐团担任作曲。当然了他的成功也源自于他家里对他的影响和支持,他的父亲也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在1984年他开始放弃国内的工作踏上了国际留学的路程,并且获得了美国音乐大学的音乐博士学位,随后定居美国。在留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奖学金。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进步,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出的作品数不胜数,得到大家的广泛的赞扬。他的作品大多数题材都是基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充满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民族特色浓郁。1979年创作的著名钢琴协奏曲《山林》是他的代表作品,这是他为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是他毕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90年的交响诗《挽歌》;1982年创作的乐队组曲交响音乐《幻想音诗》;1997年创作的钢琴三重奏、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后来的各种交响乐曲和史诗巨作和高质量的朗朗上口的艺术歌曲等等。然而在之中,最为出名的要数中国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山林》。这首曲品的情怀充满着对自己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将南方特色有的水乡优雅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将山水秀色的细致描写然后通过跳动的音符和优美的旋律表达出来,极具东方艺术的之美。作品优美的旋律的美妙的音乐效果,既体现着一个海外游子对于祖国大地上无限向往,还体现的是他将西方的音乐作曲结构与中国的传统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充满着南方的柔情和浪漫,中西结合的完美运用为中国国音乐事业创造了极大的贡献。
《山林》钢琴协奏曲总共由三个乐章构成,每个乐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从作品的创作技巧还是从情感表达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性,但是整体上都是以我国西南地区好扫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歌舞为主要素材,在这之中作曲家融入了钢琴的色彩更加体现出时代性和结性,他大胆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日后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里面钢琴作为一种替代民族乐器的表达工具被完美的运用,钢琴的和声性特点和南方特有的多样的风景相结合使得更加巧妙和流畅,钢琴语言的丰富性和色彩性使得每一个乐章都透露着中国民间小调的韵味,而又不失南方山水景色怡然自得的多姿多彩。在描绘山林春色美景的同时,又表达了当时十年文革动乱的无奈,充分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的喜悦之情。
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快板乐章,结构为奏鸣曲式,是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开篇,旋律线采用充满号召力的铜管乐演奏,呈现出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一片春的景色,随着钢琴的引入和主旋律的开始,作品的主题就被表达出来。钢琴进行重复的演奏与记忆,增强了氛围的多彩性,在这一节当中加入其它乐器进行快节奏的演奏,重复变换的快节奏的乐器进行形成了一股潮流涌来,使得第一章变得更加活泼欢快,也从而更加突出了这首协奏曲的主题,即寒冷的冬天己经过去,接下来是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
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夜话不然而喻这讲到的是夜晚的景色,把我们的情思带到了一种别样的意境,仿佛是那著名的唐代诗人的诗句一样“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单簧管演奏苗族特有的韵味旋律进入主题,使得旋律变得更加富有梦幻性,小号的进入使得夜色渐渐离去拂晓时刻的到来,就像大自然的美丽开始渐渐地展现,一切都开始了苏醒沉睡的的自然慢慢的睁开了惺忪的双眼,开始蠢蠢欲动。最后再次进入到乐章的单二部曲式,重复的出现,旋律的不断变换,声音越来大,越来明显,钢琴和乐队的完美演绎就像大自然里阳光下的欢呼雀跃和山水相映。
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单三部曲式结构,是一个由行板和快板组成的欢快曲风,通过对节日喜悦心情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欢快酣畅淋漓的节日欢歌的场景。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而又以美丽的笑声做结尾,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方面。在山林中第三章中月用的是最为形象生动,快节奏的跳板和行板,以及顿挫有致时快时慢的节奏旋律,使得第三章在钢琴的帮衬下变得更加激烈,紧接着把节日的气氛以及乐曲旋律的高潮达到了极点。
众所周知,中国的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融合百家精华,本着求同存异的宗旨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关于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形成和发展的路程以及它在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音乐精品和文化精髓,这些离不开中国的钢琴创作人对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探究与发展,才使得无数的优秀的作品屡屡诞生。当然说到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等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一首中国的传统的乐曲即小提琴协奏曲提到——《梁祝》,这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与陈钢作于1959年,首演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曲子不是钢琴曲子而是小提琴协奏曲,他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最早的协奏曲系列。他的成功正是中外音乐结合的最佳典范,几十年来一直被盛赞不断。这位中国音乐作品的发展尤其是协奏曲系列做了最好的模板,在之后的创作中钢琴作品的出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协奏。随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一部钢琴协奏曲《黄河》诞生了,它的出现代表了中国钢琴的协奏曲的一个良好的开始,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铺天盖地的袭来,紧接着一个个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协奏曲相继出现。当然了一方面,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与西方的借鉴和中国的融合,另一方面一首首绚丽的协奏曲正是基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土壤。总而言之,钢琴协奏曲在中国的发展是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音乐家辛苦钻研的结果,这是西方音乐文化引进的结果,所以中国的协奏曲事业正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景,这些正当时的优秀作品成分的展示了我国钢琴协奏曲的丰富性和与世界接轨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钢琴协奏曲《山林》无论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具有民族方面的特征,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曲目上和意义上,更在于作者心理那无穷无尽的对于民族情感的抒发,使得更多的人找到了情感的依托和归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是滋润万物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康一品.论当代中国钢琴创作的民族化表现[J].当代音乐,2016.
[2]张楠.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J].当代音乐,2015.
[3]魏廷格.现代民族风格的优秀成果—评钢琴协奏曲《山林》[J].人民音乐,1982.
[4]李琪.钢琴协奏曲《山林》和《春之采》之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5]李琪.从《山林》看中国钢琴协奏曲之民族化[J].甘肃高师学报,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