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中国歌剧发展的研究*

2018-01-26 08:07范雅婷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歌剧民族

范雅婷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歌剧”这一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我国在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探索和发展道路上,遭遇“后殖民”的困境。本文结合时代特点,在历史文化氛围和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渲染之下,创造性的发展“中国歌剧”的文化艺术,探索中国歌剧的发展。

一、中国歌剧发展的进程

(一)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

这一时期,首先相继成立了一些专业性的以歌剧表演为主的团体,例如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等,提高了歌剧艺术水平,使新中国的歌剧事业很自然的传承了解放区的革命文艺传统,使中国歌剧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1957-1966年

这一时期,对于歌剧在创作上如何借鉴西方歌剧;新歌剧发展的基础问题;新歌剧如何解释等中国歌剧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以来的新歌剧传统和中国歌剧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历史性总结,至此,中国歌剧进入了创作的鼎盛时期,中国歌剧出现很多优秀剧目,如《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很多优秀的作品逐渐唱响全国,其中以《洪湖赤卫队》表现最为突出,作曲家通过朴实优美的手段从多个层面表现英雄人物的坚韧和机智性格,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推动剧情的发展为主,对于剧情表达和丰富人物内心情感起到积极作用。

(三)1966-1976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歌剧遭受了严重的摧残,但是也诞生了一些优秀的歌剧,如《草原红鹰》、《飒爽英姿》、《红灯记》等,由于受到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影响,这些歌剧在各个方面都未能达到以往歌剧的水平,并未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1976年至80年代初

这一时期,“四人帮”被粉碎,中国歌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逐渐恢复了文革时期的中国歌剧作品,并于198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歌剧研究会”,这一措施推动了中国歌剧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并使歌剧艺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互相交流和表演方面的探讨,对中国歌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80年代以后

中国歌剧在创作上得到了极大发展,歌剧新作数目与日俱增,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如《第一百个新娘》、《启明星》、《原野》、《忆娘》、《芳草心》等很多优秀的歌剧剧目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第一百个新娘》为中国喜歌剧的发展起了一个较好的表率作用,《芳草心》成为我国轻歌剧创作探索的成功之作,是上座率最高的歌剧。

二、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的兴起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界还没有对引进外来文化的行为做任何思考,也不可能从国际关系和影响等意识形态方面做任何评判,处于一种文化“殖民化”的状态,殖民主义时代的文化侵略是很强悍的,它是伴随着各种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等实现的,并且打着多元化的旗号,进行着形似友好平等的文化交流。

这个时期的中国学界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需要清理,文化领域本身还有一系列使得中国学界感到尴尬的事,这也构成了后殖民主义话题出现的有力背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厮杀,将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进步都纳入了他们的控制之下,可以说,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传入,给我国文化艺术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也给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

三、中国歌剧未来创作的发展趋势

(一)后殖民主义视野下中国歌剧存在的问题

中国歌剧比西方歌剧起步要晚,中国歌剧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但也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形式。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就是中国现代歌剧创作的源泉,而中国歌剧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必须要将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必须要注重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它包含中国人民的民族理想,民族信念等。

在歌剧的创作和实践中,要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以及艺术的价值取向,要融入当代民族音乐中的精华部分,弃其糟粕。现代社会文化发展日益迅速,各国之间也存在很多的文化交流,从而促使文化融合越来也多,而中国歌剧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汲取营养,借鉴优秀经验,丰富歌剧内容和表现形式,增添歌剧内容的丰富性和歌剧手法的独特性,形成具有创造性的中国歌剧艺术形式。

(二)中国歌剧在后殖民主义视野下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歌剧从形成到现在,对歌剧理论的建设问题不够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歌剧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歌剧的创作必须要重视歌剧理论的建设。中国歌剧的发展首先要在风格上形成特色,民族歌剧是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同时又要和戏曲、历史等相互借鉴和补充,运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戏曲表演形式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在风格上形成特色。

四、结语

在后殖民主义视野下,中国歌剧的发展坎坷艰难,因此在选材和创作上,要贴合时代性,弘扬现代主旋律,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这是中国歌剧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中国民族歌剧要立足于民族并逐渐走向世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才能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嘉悦.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歌剧发展研究[J].2009,06∶12-13.[2]张平.中国歌剧发展之脉络(下)[J].黄河之声,1995,01.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歌剧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走进歌剧厅
多元民族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