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恩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咸水歌”是新会19种民歌中的一种。据史志记载,新会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大部分土地冲积成沙田,水上居民世代以船为家,从事渔业,居无定所。“咸水歌”正是罥(念“娟”)家的水上民歌。新会沙田区(以大鳌、睦洲两镇为主)流行的民歌分为“咸水歌”、“高堂歌”、“大缯歌”、“担伞调”、“姑妹歌(调)”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新会大鳌咸水歌自从2006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甚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不利于对非遗进行保护。如今,能上台演唱咸水歌的人寥寥无几,据调查,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大鳌咸水歌王梁华照先生说:再不保护就消失了!
新会大鳌咸水歌的歌王梁华照、歌后李凤连为了把民间音乐传承下去,作出了许多创新之举,由他们俩人共同编制的咸水歌可以迎合各种场合的需要而演唱,比如:他们受邀参加大鳌中学的法制教育课时,就编写了一首名叫《吸毒劝戒》的歌曲,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寓教育于娱乐,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校长也反映这种方式的法制教育成效很好,比起以往单调的宣讲更有意义。类似的咸水歌改革很常见,梁华照先生说:新时期的咸水歌应该迎合各种人的口味,要创新,这样才有生命力。
新会大鳌咸水歌记录了一代水上居民的生活习性,在快餐年代,水上居民的生活早已发生改变,大鳌镇几乎所有的水上居民都已经“上岸”,结束了渔民生活。咸水歌是当年渔民寓工作于娱乐的一种演唱方式,大伙在工作中自然会唱起咸水歌,缓解工作压力。梁华照先生说过:少了咸水歌就等于这个民族没有了根!
政府对于保护新会大鳌咸水歌的工作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借鉴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机制。应该形成一个监督平台,还要建立一个评估制度,以自我评估为主,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做好人才培养和传承,应该丰富传承的方式并扩大传承人的队伍,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学习、保护民间音乐。还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对优秀的民间艺人传承行为给予物质奖励。
当代社会给民间音乐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多维发展空间。借助旅游文化的兴起,我们可以像云南省学习,云南省打起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这一面大旗,吸引了众多学者或者游客到云南去了解民间音乐,这无疑给旅游开发或者旅游营销带来更多的机遇。又如国内的鼓浪屿,虽然作为海上花园,本来就享有其迷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因为有了“音乐之乡”和“钢琴之乡”的美誉才大大扩展了鼓浪屿的内涵,丰富了小岛吸引游客的魅力。
对于新会大鳌咸水歌的保护与发展,艺人们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这远远跟不上遭淘汰的脚步。必须通过多媒体来加大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政府也可以鼓励更多的媒体人投身保护的工作中。针对新会大鳌咸水歌资料缺乏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字化新会大鳌咸水歌数据库,让咸水歌不再隐匿于深处。
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保护、传承民间音乐的活动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民间音乐带进学生课堂。把本地民间音乐——咸水歌的教学变成音乐课程的必修课,可以邀请一些咸水歌艺人担任音乐教师,教学生演唱与创作咸水歌。另外还建议编写关于新会大鳌咸水歌的教材,方便学生了解本地民间音乐的精品,还能在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音乐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乡音乐,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获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熏陶。
为普及新会大鳌咸水歌,引领新一轮的咸水歌潮流,促进各地区咸水歌者的学习和交流,推动咸水歌的可持续建设,提供给更多既热爱咸水歌、演唱能力又强的艺人演出的平台,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如定期举办中小学咸水歌花会、咸水歌“对歌”大赛、咸水歌擂台赛等。
新会大鳌咸水歌存在的问题,这其中既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客观的因素。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已经推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并且也在深化落实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科学规划,打造具有江门特色的民间音乐宝库。
[参考文献]
[1]田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案例篇)[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12.
[2]田青,秦序.论文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
[3]吴竞龙.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