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短视频新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018-01-26 05:46吴旭云
传媒 2018年19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社交受众

文/吴旭云 李 明

2018年两会期间,新媒体的第一资讯平台地位再次得到凸显,据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使用互联网接触两会资讯的被访者中,有65%的受众表示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两会资讯;其次是通过社交渠道获取,占比63%(其中微信占45%,微博占18%)。此外,结果显示,视频类和直播类报道崛起为排名前两位的报道形态。20%的受众认为精品视频节目和新闻现场短视频是自己最喜爱的报道形式,17%的受众表示最爱看直播。腾讯新闻今年联合人民网采制的118场两会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2517万人次,短视频总播放量达到9.53亿,较之去年增长了78%。由此可见,移动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型新闻传播手段,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成为人们接触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闻报道与短视频形式巧妙结合,为新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短视频新闻还是社交媒体的主要新闻呈现形式,目前,我国专业的短视频新闻应用还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新华社的“15秒”、央视新闻的“CCTV News”等。当然,传统媒体推出的移动新闻应用也渐渐增加了短视频新闻服务。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优势

形式丰富,信息量巨大。不同于纸媒新闻报道文字的单调,视频内容用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将文字无法直观、客观描述的内容直接表现出来,形式丰富,是大众媒介当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不同于文字内容的抽象,静态图片的单一,短视频新闻以视频的形式,全景反映新闻现场,包含更加丰富的信息,让受众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新闻事件,得出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判断,避免文字报道带来的编写者的主观视角。同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报道新闻,也造成了网络上虚假新闻、网络谣言泛滥的问题,扰乱网络环境。面对突发事件,众多的消息源发布不同内容,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的网友一时难以分清真假。这种时候,一条及时的短视频能够有力地粉碎众多扰乱视听的网络谣言。

网络传播,时效性更强。追求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使命。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是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媒体记者无法进行长篇幅的具体报道,为保证时效性很多时候只能采编简单的消息,也容易造成二次解读。但是通过短视频新闻这种形式,直接记录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内容,经过简单编辑,第一时间发布给受众,实现了突发新闻报道的直观性、即时性和严谨性。这是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时效性追求与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特点,以及视频图像表达的生动直观性相结合的全新方式。

短小、便捷,适应新时代受众阅读需求。短视频新闻具有两大显著特征,一个是时长短,大多时长以秒为单位,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一个是阅读便捷,只要一只手机,搭配相应的软件,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受众就可以接受新闻信息。这两点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也是大众的需求。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较大,普遍相对浮躁,没有整块的大段时间用来了解新闻信息。所以利用零散时间,快递浏览信息是新时代人们阅读的方式。于是,以短小见长的短视频新闻就有了用武之地,与受众个性需求形成了高度契合,这样自然会获得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移动短视频的社交性符合新媒体使用体验。社交性或者说互动性是新媒体时代传播的重要特点也是人们信息传播的迫切需求。新闻媒体进行媒介融合,将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内容相结合,那么新媒体的社交性也成为短视频新闻的重要特点。受众通过评论、转发、分享等形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对信息给予反馈、讨论和二次传播,加大信息传播效果。这些效果和影响是传统媒体所做不到的。

移动短视频新闻发展的现状

以社交媒体、分发平台为主,传统媒体积极探索移动短视频新闻。2011年4月,Viddy平台的发布正式拉开了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序幕,随后,Twitter、Instagram纷纷加入移动短视频战场。目前,国外市场上的移动短视频软件数不胜数。国内近几年也迎来了移动短视频发展的热潮,秒拍、小咖秀、火山小视频、抖音等应用占据风口。尽管移动短视频市场如此火爆,短视频新闻应用却是凤毛麟角,目前多借助社交媒体和分发平台发布信息。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短视频应用平台无论就市场规模还是就受众规模,都呈现了明显的攀升趋势。2016年年底,中国短视频应用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00万人。快手以15460.0万人排名第一,西瓜视频以13669.5万人排名第二,二者在同领域中居绝对优势地位。同时,还有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RSS平台成为重要的分发渠道。

原创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平台监管工作滞后。许多短视频内容是用户的原创内容,为了博取眼球、增加点击量,一部分短视频“拼幽默”“秀日常”及“玩模仿”,而缺乏优秀的内容。从专业角度来讲,原创用户的拍摄水平和视频编辑水平都比较弱,视频质量相对不高。与此相对的是,面对鱼龙混杂的短视频市场,相关平台的监管工作也非常不到位。近年来,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不断被曝出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青少年早恋、怀孕、生子等现象竟成为在短视频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内容。其中许多行为,不仅是对伦理道德的无视,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2018年3月,湖北武汉一网友因模仿热门短视频中的动作产生失误,最终造成两岁女儿摔伤,脊髓严重受损;还有湖南益阳两位主播为吸引受众眼球,公然爬上巡逻警车进行肆意表演,最后以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不论是社交平台还是内容分发平台,作为新闻信息互联网传播的重要媒介都必须发挥“把关人”作用,加强信息的筛选过滤,只保留下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新兴媒体行业,投资红海。截至目前,尽管短视频行业发展时间很短,但其发展态势却十分迅猛,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蓄势期(2012-2014年),短视频工具、社交应用平台等相继爆发;第二阶段为转型期(2014-2015年),移动视频用户市场逐渐成熟;第三阶段为爆发期(2016年至今)。据统计,2016年的短视频行业投资数达30多笔。2017年5月,火山小视频宣布将投10亿元补贴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鼓励优质原创内容。阿里旗下的新版土豆短视频也宣布将投入20亿元打造“大鱼计划”,社交平台陌陌自推出8.0版本以来,也在不断强化以短视频为中心的内容运营。腾讯在2017年9月表示,微信“看一看”将来会在短视频领域做开放。另外,搜狐视频和百度视频此前宣布联手加速布局PGC短视频内容,首期投入资金2亿元,扶植视频创作自媒体人。短视频的行业格局和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移动短视频新闻发展的趋势

坚守“内容为王”的金科玉律。移动短视频新闻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依靠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生产更加专业化的优质内容,建立话语权与权威性。所以媒体依然要秉承“内容为王”的原则,而且,这一点在移动短视频新闻发展鱼龙混杂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所以在短视频新闻制作中,媒体不能放松对自身的要求,要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生产流程优化,为受众提供精品内容,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生产主体必须加强探究短视频新闻消费场景的变化,基于新媒体受众的不同心理和需求,调整生产策略。

短视频新闻社交性优势将进一步加强。发起于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具有较强的社交性,也是其最大的优势特征之一。新闻短视频要想达到预期良好传播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交性这一优势,为受众提供互动平台,强化受众阅读体验,扩大传播影响力。这主要包含两个途径:一是短视频新闻客户端或者新闻客户端的短视频服务板块应加强多元化互动;二是传统媒体与社交平台合作,将短视频新闻分发到社交平台上,借助其强大的互动性、传播性,通过联合发布、人际传播,实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拓展。例如,新华社与新浪看点进行合作,推出了“新华视频”短视频新闻节目,最终实现了新浪网、新浪平台、微博等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新华社的影响范围。

注重UGC模式的开发与推广。所谓的UGC,就是用户原创内容的信息生产模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互联网的一切特点,如草根性、开放性,所以重视原创内容是短视频新闻发展的重要策略。短视频新闻的现场性保证了其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实现。然而,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始终能够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第一现场,尤其是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中的新闻场景未必都能及时抓取。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已具备拍摄条件,民众的新闻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他们更愿意用手中的智能设备第一时间记录新闻事件并发布到网络中。因此,充分利用UGC内容,有效弥补了媒体无法时时在现场的问题,为持续有效地生产出优质的短视频新闻作品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新华社的客户端已经开通了采集信息的通道,但凡通过资格认证的用户都能够参与到视频新闻直播中,其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经过审核后会被直接采纳,成为专业新闻报道的重要构成。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社交受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社交距离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