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五中学 杨志国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发展个性品质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考,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公平地评价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师大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在“官本位”“领导即真理”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以领导为主,教师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任何发言权和主动选择的余地。这样的教师评价忽视了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造成了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不利于调动教师改进教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这种评价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注重自上而下的单向交流,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概括性的优劣评定轻具体问题的信息反馈,导致教师评价的严重异化。
评价结果通常与奖励挂钩,很难真正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评价制度与奖惩制度挂钩,是教师担心和惧怕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原因。部分学校的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罚为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评价,做出奖惩决定。其功能一是检查和鉴定教师是否履行了应尽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是否符合校方的期望;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做出奖励和惩罚的判断。而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表现既不符合奖励的要求也不够惩罚的条件,所以这种评价最终是面向少数人的,效果是不全面不充分的。另外,奖惩性评价自然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教学的过程,因而也不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高度概括性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结论也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诊断评判功能过强,交流促进功能不足。教师评价通常有两大功能:一是诊断评判功能,即通过评价、鉴别和评定教师各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教师培训、奖励、升职加薪提供依据;二是交流促进功能,即通过评价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优缺点,通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平等交流,将评价的具体信息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促进其改进教育教学。从实践上看,某些区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行政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结果的价值判断,是衡量教育目标的达到程度的活动后的评价。而真正有意义的教师评价,应该要深入到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直接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状况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善工作,这显然是传统的教师评价无法做到的。
忽视了人的情感因素,忽视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评价中,人们常常关注评价的指标、程序等物质性内容,而评价产生的重大心理影响还未引起普遍重视。评价中经常出现的惧怕评价、抵触评价、敷衍评价、附和评价等心理现象都是极其不利的,它们破坏了评价功能正常发挥的“心理场”。一些学校的教师评价是从领导到教师的单向交流,是教师被动参与的指令性活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性和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创造性。这样的教师评价方式过于强调量化,把教师区分为三六九等,使教师间协作关系日益演绎成单纯的竞争关系,比如有些教师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内容保密,搞“知识垄断”,尽量避免其他教师学习到自己的长处。
为了走出教师考核与评价中过于强调“约束”和“限制”的旧框框,将目标指向教师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学校领导、同事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自我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认同非常必要。一方面,它能够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变成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增强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评价成为激发教师前进的工具。另一方面,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进行内省。即增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性,提高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督促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审视,多调整,多积累,把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及时总结记录,并进行交流、借鉴和学习,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教师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对他评结论的理解、消化和反思的过程,这种由外而内的吸收过程会带来强大的内部动力,这比任何外部压力更能发挥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第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第二,学生不像专家和同事那样,只听一两次课,他们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系统评价和“全程监控”。选择学生评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教师的平常状态。第三,教师通过学生评教,可以看出教学活动对学生影响的程度,找出差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教工作直接架起了教与学双方沟通的桥梁,减少了教学反馈的烦琐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当然,学生评教有可能会不公正,所以我们倡导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照学生的要求改变不当做法,把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严格要求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领导评价。领导参与教师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整合,激励教师拓展自身的潜能,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客观公平的评价和有的放矢的指导,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提高组织执行力。
这种评价也促使领导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增强和教师的沟通和互动。在评价过程中,我们都是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引导教师分析和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还要给教师以目标激励和信息激励,使教师产生一种被信任感,对工作产生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样才会使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持续地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同行评价。教师互相评价的过程,应当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互相展示的过程。它使教师有机会讨论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表现,使教师有机会畅谈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压力,从而减轻压力,变得更坦诚。第二,互相认同的过程。校长不可能对教师都十分了解,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受与教师熟悉程度的影响。开展教师互相评价,则重视了群众的公论。这样,评价结果容易被认同,也能够增强教师对所在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第三,交流学习的过程。它促使教师实现强强联合,强弱合作,从而使原有的信息和经验在流动中被激活、增值;促进教师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让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从同事那里获得信息和借鉴,少走弯路。
家长的评价。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置于家长的评价之中,既是检测教师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实效、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必要措施。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提高。事实上,无论是否给予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机会,家长对于教师的判断和评价都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意见随时都有可能从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与其这样,不如以坦诚的态度,通过参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将家长的意见引向促进教师提高这样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向,在良性循环中不断促进教师、学校的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