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玲玲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的趣味点、延伸点、融合点、实践点,拓宽语文读写素养的提升之路,让其散发芬芳语文味呢?
初次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主题单元时,班级开展了以下活动:(1)观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讲述《汉字爷爷的故事》。(2)猜一猜字谜,玩一玩游戏。(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感兴趣的五个汉字的由来和演变。
虽然大量信息汇集,但活动没有关注学生言语能力的扎实训练,缺少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致使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趣味不够多、语文味不够醇厚。于是,笔者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调整如下:(1)班级共读一本书《给孩子的汉字王国》,讲述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汉字故事,音频上传到微信群进行分享。(2)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相关的汉字故事,撰写小报告《我的名字叫“×××”》。(3)走进衢城的大街小巷,合作寻找身边的错别字,汇编《错别字笑话两则》。
有的“三人团”瞄准了校门口的“汉字规范”,有的“五人团”关注了吾悦广场的“汉字变身”,还有的“八人团”竟担心起杜泽老街上的“乡村汉字”……小组上台汇报时,有图文并茂的PPT,呈现了“鱼乐煮义”等花式广告语;有言辞恳切的建议信,展示了“舞与伦比”这样不规范用字;有实事求是的纪录片,展现了“烟洒批发”“鸡旦饼”等散落在乡村街道上的“意外风景”……
这样一调整显得目标清晰、内容有趣、活动有效,将“读与写”的语文能力融为一体,彰显了语文学科特色,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写得情趣盎然。对于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大主题中提炼小专题,针对小专题设计有趣的序列读写活动,真正发挥综合性学习单元提升学生读写素养的作用,为后续更广泛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基本上是每单元一个主题。除了教材本身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外,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中生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的读写训练,开拓提升读写素养的广阔空间。
如学习完《月球之谜》一文后,学生对神秘的月球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从这一课延伸出去,笔者以“我与月球有个约会”为主题,设计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博览会。带着好奇,学生先收集月球的资料,再制作个性化的月球仪来介绍相关知识,最后召开月球博览会,邀请其他班的同学来参观。
2.联欢会。月圆之夜,让学生相聚一起,与月共舞:说“月之神话”、吟“月之诗文”、对“月之对联”、猜“月之谜语”、听“月之名曲”。
3.记者会。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画一画“我心中的月儿”,写一写“月儿对我说”,真情述说对月球的遐想与展望。
月球是令人向往的,地球又何尝不是让人无限感叹呢!读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笔者引导学生去读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写的《这一刻,突然看见太空奇景》,这又是一个奇妙的综合性探究主题。
又如在学完《母鸡》《珍珠鸟》等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探究动物的秘密,开展动物趣味交流会,阅读各类动物小说,研究作者的作品风格、语言特点,尝试撰写表达动物情感的研究性文章,抒写自己和动物间的动人故事;学完《刷子李》后,笔者让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绘制人物卡片,开辟“小屁孩讲奇人故事”微课堂,还梳理了冯骥才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尝试撰写班级风云人物集……
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如何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等其他学科联通?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融合不同学科力量的主题探究点,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打通学科之间的提升读写素养的渠道。
例如进行以“玩转神奇的石头”为主题的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间融合的综合性学习。
首先,“石头”有文化。学生读各种书籍,知道《女娲补天》里有神石,被冶炼成稠稠的液体,补出了一片五彩的云霞;也知道《红楼梦》里有神石,被幻化成了无瑕的美玉,经历了一番人间的波折;还知道《西游记》里有仙石,吸日月之精华,迸裂出一石猴……其次,“石头”可观赏。常山县自古多奇石,奇形怪状,玲珑剔透,工匠们为学生展示了“化石为景”的工艺过程。中国赏石博览馆里云集了岩石类、矿物晶体类和生物化石类等五大类观赏石。观赏了神秘的化石园、梦幻的陨石厅,还有那惟妙惟肖的满汉全席,聊完、看过形形色色的石头后,学生每人挽一个小竹篮捡溪石。之后,小组合作,一起奇思妙想,用石头变化出一个个造型,砌个小茅房、围个小菜园、垒个地基……最后,“石头”传真情。坐在溪边的石头上,一起读读美文《搭石》,写写《千变万化的石头》。
不难发现,从学科融合中提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链上逐步形成与其他领域连接的“触点”和相应的活动机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素养。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综合性学习强调书本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舞台上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校本资源”丰富无比,教师只要独具慧眼与匠心,便可将其化为“语文素材”,从中挖掘出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主题,搭建提升读写素养的平台。
如开展学校读书节活动时,师生通过网络一起欣赏“全球十大特色书店”简介及图片、视频,探讨衢州的特色书店:“衢州有哪些书店,哪几家是有特色的?”“这些特色书店坐落在哪些街头巷尾?”“我们是否可以去这些特色书店做个实地调查并体验感受?”……于是,一次主题实践活动由此展开——逛“衢城”,寻觅“理想书店”。
周末,笔者与学生相约,带上相机,背上小包,走上街头,寻觅各书店……我们用眼观书店里的书籍类别、运营方式;我们用笔绘书店内的装修风格、功能布局;我们用耳听读者们的阅读故事;我们用心辨书店的别具一格。一间颇有情调的咖啡馆,那是智能化自助、24小时不打烊的“南孔爷爷的书房”;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它是汇集各种沙龙讲座、艺术雅集的公益文化空间“半书房”……走一趟书店,学生似乎对书籍、对读书着迷了。他们在图画本里画自己脑海中理想的书店版图,在日记本中写自己心中理想的阅读过程。
我们还进行了“跟着美文去旅行”系列实践活动:读老舍先生的《想北平》、谢冰莹的《北平之恋》、林语堂的《说北平》等,描绘北平印象,寻找心中北平,比较想象与现实的差异,书写《我眼中的北京》;读《冰城雪色》《美丽的哈尔滨》,读《老西安》《西京胜迹》……学生放声读、用笔写,不知不觉从一篇篇美文中走进了一个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欣赏了独特的风景、建筑、人文、历史,开阔了视野,积淀了语文素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就像是一条丝线,一系列的活动就像一粒粒珍珠,而读写素养就是由丝线和珍珠共同编织而成的耀眼项链。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轻松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