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祖岗
在新课程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体系和内容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号令》是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熟知学校生活中各种铃声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主动、积极地适应校园生活。我们要着力读懂、读透教材《校园里的号令》里设置的四个环节,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着的丰富内涵。在钻研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材只是我们实施教学的依据,只有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梳理并纳入到课程中来,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反馈才会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看似简单的教材才会真正丰富起来!
【教材设置一】打开《校园里的号令》教材,我们就会看到一首谜语儿歌: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其次,教材中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也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①“我猜到了!”②“为什么要听它的话?”还有,看似无意,实则很有深意的是教材中的一个个象征号令的物象:挂在树上的大喇叭、教室墙上的广播、还有老师嘴里的口哨。
【内涵透视】本环节呈现的是儿童的校园生活片段。教材中的谜语与课题《校园里的号令》相呼应,通过充满童趣的方式揭示出铃声的指挥功能,同时它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教材中两个小朋友的话语,是对儿歌教学活动的深化与拓展的提示。
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互相读读、猜猜儿歌、说说听到的铃声。表面上看,也许活动挺丰富、气氛很热烈。其实,孩子们对遵循校园生活中“规则意识”的概念意象的建构,是不到位的,它必须通过具体的、直观的、生活化的教学来逐步呈现给学生。
【实施策略】要让学生听懂并遵循校园里的铃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材,实施教学:谜语的教学互动可以指向两个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思考生活现象:哦,原来除了小学生要听号令指挥外,连老师也要服从它的安排呀;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校园里找找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音响设备。如果有条件,老师还可以带学生去观察一下学校广播室,探究一下指挥全校师生的铃声是从哪里来的、学校一天中设置了几种铃声,并且懂得爱护学校的音响设备。
教材给出的仅仅是一个范例,教师可适当利用教材加以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发现校园铃声的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铃声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校园里的号令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追求的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真实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坚持静态教材动态施教,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得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相通、相融。
【教材设置二】本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铃声的含义以及相应的规范。一是组织学生开展“你听我听”体验活动;二是呈现火灾疏散演练时的场景;三是呈现听见铃声时,小朋友生活中常会出现的多种与校园规则相悖的行为。
【内涵透视】本课教材是按照“校园生活”的细节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教材设置二中呈现的三个主题,截取了不同校园生活的片断,反映了儿童校园生活的不同侧面。“你听我听”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试听和辨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校园内外生活中各个时间段各种铃声的含义和要求,明确与铃声相对应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的生活中,火灾疏散的场景并不常见。但是,在课堂上,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警铃的含义,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安全通道”的标志、指示的出口以及疏散的路线,让学生掌握基本逃生技能。本环节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听见上课铃声该往哪里走”,引导学生要自觉按照铃声的要求约束与规范自己的行为,下课期间要合理安排准备上课、休息玩耍等时间,当上课铃声响起时,要自觉主动地进入教室。
【实施策略】让教材动起来,把原有静态文本的意图领会后,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流程,让学生经历道德知识的产生、道德概念建构的全过程,最终习得并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听见上课铃声该往哪里走”这一环节时,这样处理:
师:前几天,老师发现有几名学生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视频:上课铃声响了,有的同学快速进了教室,有的还在操场逗留。)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有个同学听到上课铃声了,还在操场上打球。
生2:等他赶回教室的时候,正在上课的老师停了下来……
师:此时,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师:铃声是学校生活的号令,通过它们,你们发现校园生活有什么规律?
(学生反思后,纷纷举手,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师:校园生活的有序开展,需要各种号令来指挥,更需要我们严格遵守。这样,校园生活才能更有序、更快乐!
上述课例中,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特点,透过教材中静态的文本内容看到了道德知识技能形成的动态化学习、建构的过程,逐渐提升和规范了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则意识,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儿童生活的具体指导,让每一个学习者经历了完整的道德认知过程。
浏览教材《校园里的号令》设置三和设置四,你会发现教材设置的活动,顾及了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但是,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顾及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生活中,得到体验的机会,提升自己校园生活的规则意识。
【教材设置三、四】
教材的设置三和设置四,呈现的是“升旗仪式”、“眼保健操、广播操”两个全景式范例,一是让学生懂得在“升国旗”这个特定场合,要遵守哪些规则;二是让学生了解做好两操的意义,形成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的意识,逐步卫生、科学地做两操。
【内涵透视】
设置三:“升国旗了”。呈现的是学校升旗仪式的程序——出旗和升旗。出旗时,要求学生立正站好,保持肃静;升旗时,则要求学生做到主动行注目礼,即在肃立的同时,眼睛始终注视着徐徐升起的国旗。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在升国旗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唱国歌,少先队员要敬队礼。
设置四:“保健节拍”。让学生了解到校园里有一种特别的乐曲指挥着我们做眼保健操和广播操。教材呈现的全景图只是一个范例,一年级小朋友要做好两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实施策略】追求教学的实效性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其关键就是要针对学生生活中具体而又真实的场景进行指导。例如,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周二至周五每天早上由高年级学生进行升旗,此时在操场上的老师和学生都要原地立正,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敬队礼。在做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时候,由于音乐旋律感较强,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和习得能力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早日在群体性的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总之,我们在分析研究《校园里的号令》一课时,既要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好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在不断感悟、创新中,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超越,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