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栓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教学活动实现知识点传授,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设计 教学策略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数学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其内涵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可见,创设有效的,积极的,强针对性的情境设计,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实要求。它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正常达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这些问题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课堂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和细节。下面将对情境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学更能有效实施。[1]
1.目标不明确
一节课的行动纲领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定和呈现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境设计,并实现教学目标。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由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构成,教师能否实现这四个维度即是一堂课有效率的评价标准。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中忽视或者混淆这四个目标,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2]
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师合适的、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点上,做到情境的有效、简洁,才能让情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作用。[3]
2.脱离实际生活
创设教学情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从课堂观察发现,存在一些教学场景设计与数学学习无关,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对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有所研究。
《数学课标》要求要注重和关注“情景”与学生生活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与教学知识产生共鸣,让知识在情景中体现出来。但是,有些老师设计的引入新课情景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设这个情景。有些情境过分追求生活化,淡化数学本质,甚至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
3.脱离教学内容的“外包装”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非单一的设计课堂热闹的场景,而是进一步的引发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提问。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学生现实的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数学,使他们更好的感知教材,以达到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符合孩子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脱离教学内容的“外包装”。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
情景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须精心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过程情境,让他们主动参与整节课的探索新知过程。
1.实践情境设计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核心即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的工具”。引导小学生把数学科学知识转移到生活实际中,在实践中进行扩展与外延。实践情景设计,能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出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情境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需要结合生活,立足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应用于实际生活。
例如,《圆的周长》课程教学中,应用实践情境设计可以从身边素材入手,选区大小不同的硬币,课上叫学生测量其周长与直径的大小,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计算并记录下周长与直径存在一定的固定比例关系,即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而后,在此实践中,引出圆周率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使得学生提升了动手水平,锻炼了分析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2.操作情境再现
操作情境再现的宗旨在于使得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眼脑,齐头并进,在数学新知识的探索中,起到了更加积极的教学辅助作用。操作情境再现需要结合已有教学知识点,在新旧交叉的部分引导思考,主观上调动小学生多方面多感官的参与,最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与技能的新知识点掌握。
例如,进行数学课中的梯形面积教学时,这一新知识点是建立在既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已经教授并且掌握好。操作情景的设计,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形状不一的梯形。课上引导学生剪裁,拼接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自行操作中,将梯形的高,上底,下底进行裁剪。并在课上将长方形与正方形分别进行剪裁,制造新的梯形,运用旧有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设计,使得学生实现了对旧知识点的运用,最终完成对梯形面积计算法的自发推导结果,实现教学目标。
3.运用故事情境
小学生对于故事情景的设计较敏感,讲故事的方式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情境创设手段。在故事中穿插教学知识点,提炼和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点。既可以提升注意力,又可以改良教学整体效果。
例如在进行《0的认识》课程教学时,结合经典故事情景设计,首先阐述故事 “有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对以上故事进行问题设计,首先,猫妈妈钓到了一条鱼,可以用数字表示成几,小猫没有钓到鱼,那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呢?由此将学生对0的认识转移到熟悉的故事场景中,解除了数学初期学习的单调无趣。
结语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创设数学情境就是给数學加一点人情味,使学生学得轻松,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真正达到全面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庆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影响因素,微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8):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