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贵英 农翠玲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促使着其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对此,本文基于“互联网+”,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困难、教育管理思想模式落后、知识传播方式受到挑战、传统教育形态有待改善等问题,分别从重新树立教育管理思想、迈向网络管理时代,全面构建网络管理体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网络水平、确保教育管理质量,重视网络教育管理投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旨在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全面革新高校教育管理传统模式,提高其管理水平,并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管理;主要问题;特征及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36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0133—03
高校教育当前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存在诸多的不足,教学管理思想的落后,以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规定学生必须要听从管理,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状态,还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他们能力发展的主要标准,单纯地重视学生成绩,却严重忽视了对他们内在潜力的激发,进而阻碍了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其管理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可能。在“互联网+”的作用与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必然会更进一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困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高校中的广泛运用,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进而会受到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思想意识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网络中的某些不良思想,将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都表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他们的思想情况较为复杂,现有的思想教育模式已无法发挥积极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大,这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教育管理思想模式滞后
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网络终端早已进入到高校网络系统当中,随着教育服务平台、综合性服务大厅等众多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更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对这些智能化软件和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应用。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过去教育管理模式不仅需要积极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将零距离、平台性、柔和化的管理思想和以网络运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教育和管理中。
(三)知識传播方式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特别与个性,过去课堂传授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图书馆、网络课堂、网络精品资源等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有效途径,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挑选个人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将会受到巨大挑战,想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调整当前的知识传播方式。
(四)传统教育形态有待改善
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已经不局限在院校教师,科学研究也不再局限在一成不变的实验室和基础理论探究中心。不管是科研探究还是教育管理与专业人才培养都已经不受时空的约束。将来高校学生会展现出一种崭新且流动性更强的形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以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看待高校教育管理发展形势,“互联网+”对现阶段已有教育管理体系的影响,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新时期诸多挑战,以更加宽容的心态接受不同模式及思想,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变革及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推进教育改革,切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重新树立教育管理思想、迈向网络管理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早已成为新时期最有生机和创新承载力的运用平台,网络促使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方式。网络已经融入到社会不同领域,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着管理思想创新和模式改革。当前,“互联网+”已在众多行业中彰显出自身的巨大影响力,并得到了极其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经济以及市场销售当中,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变革及推动作用。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说,目前管理工作人员和广大教师还并未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网络时代下,互联网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依旧将其单纯地视为转变实体经济和生活模式的一种手段,却没有真正意识到“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也没有将其作为新时期高校就教育管理革新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教育管理应从改变管理思想人手,管理人员应积极树立网络管理意识,高度重视网络时代发展形势,探究当前在“互联网+”下的各种有效管理措施和模式,进而根据自身院校的现实情况和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深入学习与改变。高校教师是新形势下知识发展与科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因而也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脚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现代化工具,努力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及科学研究水平,为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全面构建网络管理体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应积极转变管理思想,重新塑造“互联网+”思维模式和理念,同时还要不断革新教育管理模式,主动建立依托“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形式。高校在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推动教育模式的信息化发展,创建现代化课堂教学,架构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教学探讨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也为教师深入研究及学术教研沟通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运用平台。首先,实现教学整个过程、方法的信息化,现阶段高校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教师个人准备的材料和学习资源上,而是要充分运用有效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可以在课堂和课余时间中主动学习和开展实践,真正打破以往课堂教材的限制和保守思想的约束,以“互联网+”来创建开放性课堂以及网络化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开拓学生学习与师生互动的双向时空通道,让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指导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这是网络为教育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也是当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形势。其次,实现教育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信息化。长时间以来,教育管理相对落后,学生互动和教育沟通始终都处在保守封闭状态,无法从总体上做到及时监督与指导,只能从教师的教学时间以及学生期末成绩方面人手。而依托“互联网+”,则可以实现对教育管理的全方位监控,可以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公平性以及客观性,有助于及时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及管理质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提高管理人员网络水平、确保教育管理质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要高度重视网络的运用价值,同时还要全面提高相应的运用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变、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管理质量的增强。具体来说,首先,应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技术运用能力,不考虑资金方面的要素,思想意识以及技术能力是最为关键的两方面要素。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工作人员的网络思想意识和技术运用能力,高度重视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正面影响,并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确保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与社会发展节奏相吻合。其次,加强有关技术的运用培训,在“互联网+”的不同管理运用工具和软件逐渐被开发的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就应充分运用好各种有效工具,努力将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保障价值和作用的最大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及模式的有效结合是实现管理价值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的信息化运用技术水平。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每位教育管理人员都应合理运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可以在网络平台中积极创新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教育有效性,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革新,教学方法的改变,主动学习各种依托“互联网+”应用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重视网络教育管理投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
“互联网+”时代下,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模式都在发生转变,传统管理手段、工具早已体现出明显的不足,基于“互联网+”建立高校教育管理的崭新模式,需要加强更多投入。在进行管理以及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中,在提高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并加强硬件设施购买、软件采购以及专业性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基础设施需求。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运用两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升级更新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善软件更新。此外,还要积极引入更多具备专门技术网络的优秀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当前已有技术员工和教师的网络运用水平,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保障改革部门和管理环节的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切實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应抓住当前全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借助网络优势和先进技术,全面创新传统管理模式。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而结合院校的现实需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重新树立教育管理思想、迈向网络管理时代,全面构建网络管理体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网络水平、确保教育管理质量,重视网络教育管理投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等有效路径,全面推动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周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