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珠 李嘉树
笫一步:确认无危险,不影响他人。使用自然后果教育法之前,需要确认孩子的行为对他自己没有危险,我们显然不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玩火、横穿马路的后果。此外,也要确保行为不影响他人,例如孩子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我们应及时制止。
第二步:提前约定,不突然改变。如果你一直帮孩子做着各种善后工作,当你决心改变自己的做法,让孩子承担后果,一定要和孩子提前约定,说明你这么做的理由。不然,当孩子承担后果时,他不会反思自己,反倒会责怪家长。
第三步:保持坚定,不出手解救。当孩子即将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时,他们通常会使尽浑身解数,迫使家长让步。他真的想听你说:“算了算了,下次一定要记得哦!”即使我们很坚定,他还会转而求助外公外婆……如果孩子成功地迫使家长让步,他非但无法吸取教训,反倒看出家长的原则可以松动,学会了“看人下菜碟”。所以,我们要保持坚定,和家人步调一致。
第四步:表达同情,不借题发挥。孩子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时,往往是内疚、沮丧的。此时一定不要说:“你看,我早就告诉你了,你就是不听!”也不要急着询问:“快说说,你这次学到了什么?”请相信孩子的反思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从错误中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对他的遭遇表达同情。
冬冬是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丢三落四,总是忘带东西,爸妈隔三岔五就要把他忘记的作业送到学校门口,和每个门卫都混了个脸熟。冬冬爸决心做出改变,一天晚上,他对冬冬说:“你是个大孩子了,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以后请你自己带好要用的东西,我们不再帮你送了,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冬冬愉快地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冬冬爸开车送他上学,刚到校门口,冬冬突然发现自己忘带了一份重要的作业。他又哭又闹、缠着家长回去拿。爸爸告诉他:“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由你自己负责带好学习用品。我现在要上班了,其他人也不会给你送来,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随后把孩子交给校门口的老师,让他独立面对问题。冬冬挨了批评,回家后闷闷不乐。冬冬爸和善地对他说:“我相信,忘带作业、被老师批评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你这次真的很难过,我很遗憾。如果你想和我讨论怎么整理自己的东西,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随时愿意倾听。”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可能有這样的疑惑:“为这么点小事,让孩子难过,至于吗?”不给孩子送去水杯,他口渴了怎么办?作业本没带,影响孩子学习了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要用自然后果呢?请看下面这两则新闻:
2014年,无锡三名艺术类考生在高考前夜一起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高考首日,三人因为“闹钟没响”“手机坏了,电话打不通”,再加上“忘带身份证”,错过了第一场考试。考生情绪激动,在考点门口大哭。
一位考生本应在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考试,可是他跑错了学校,去了福田中学。当他发现走错考场,再从福田中学打车过来,结果被堵在了高架桥上,到考场时已经晚了25分钟,考生当场崩溃大哭。
为这些考生惋惜的同时,我们也会反思:导致他们错过高考的坏习惯,可能从小就有,不断在犯。或许正是因为家长一次次出手解救,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最终让他们为“小毛病”付出了“大代价”。
为了孩子不吃这样的苦,我们需要鼓起勇气,让孩子承担行为后果,请坚定地告诉自己:今天孩子所犯的错,在他人生中是微不足道的,今天让孩子吃的苦,是为了他将来少吃真正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