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常态,创新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2018-01-25 11:32袁文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校本

袁文力

[典型案例]

“国培计划”项目县培训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对象分析

一、对象分析

(一)我市共有乡村中小学教师3172人,占全市教师总数的66%,其中村小教师718人,特岗教师和新教师589人。

(二)我市鄉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70%以上是超过45岁的老教师。这些老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三)为数不多的新教师面临经验不足,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缺乏指导的困境。

二、需求分析

老教师需要掌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新教师需要掌握教学技能、教学规律、磨练教学特点,还特别需要教学策略的指导;乡村教师需要课堂诊断的指导,了解自己教学的真实状况,从而领悟修改完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路;渴望本土名师的跟踪指导和实践指导;同学科的乡村教师人员少,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能力弱,需要提升有效校本研修和自我研修的能力。

第二部分: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

以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依托,打造本土培训师团队,培训团队要支持网络研修培训,服务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协助乡村校园长培训,并重点承担送教下乡培训,用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对我市14个乡镇3172名中小学乡村教师开展主题系列化跟进培训,发挥“送教下乡”培训的辐射作用,通过集中研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五个环节,提升参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通过“送教下乡”结合工作实际,以互动形式,发挥培训团队成员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乡村教师教学素养和校本研修能力的提升。

二、具体目标

(一)使我市乡村教师掌握新课程理念下的两到三种课堂教学技能或方法。

(二)使我市乡村教师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将所学课堂教学技能或方法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逐渐内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探索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掌握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微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引领乡村教师形成校本研修氛围,提升参培教师校本研修的能力。

(四)使我市乡村教师形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培训模式

按照“集中研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五个阶段的安排连续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工作。

一、集中研修阶段是指按照学科将全市乡村教师集中到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展集中培训,重点围绕理论引领切入主题的讲座、案例观摩、互动研讨、提升专业理念等培训内容展开培训工作。

二、诊断示范阶段需要集中在我市大学区进行。通过调研、会诊、现场诊断等形式,掌握参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根据乡村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发挥名师示范引领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三、研课磨课阶段需要深入乡村学校进行。通过课堂观察工具完成“集体备课→一次执教→互动、研讨→二次执教→再互动、研讨→成果展评”的过程,提升我市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引领置换脱产研修教师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带领乡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上课、课后研讨,教研员点评,然后再上课、再集体打磨活动,用螺旋式多次磨炼的方式破解教学中的困难,通过这样的过程引领广大乡村学校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活动,提升学校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四、成果展示阶段需要集中在我市大学区进行。通过“微故事”“微案例”等模式,展示学员的成长成果,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和区域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五、总结提升阶段需要集中到我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通过“经典课例、集体点评、综合评价”的模式,反思交流教育实践活动,生成优秀资源,通过拓展研究、分享成果的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员建立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第四部分:资源建设

学科教师培训团队及参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生成《教学设计方案集锦》,每学科1本,共计12本,印刷成册,供区域内教师学习参考分享。每个团队制作生成优秀课例视频资源5节,共计60节。利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和教师工作坊进行资源的上传与分享。各学科择优选择参培教师制作的优质微课视频资源,每学科10份,共计120份,上传到网络社区。诊断示范、研课磨课阶段产生的《评课议课观点荟萃和精彩瞬间》,每个学科精选5份,共计60份,上传至网络社区。每学科选择参培教师的优质课件20份,共计240份,上传至网络社区。每个学科制作1本《教学反思集锦》,共计12本,装订成册,供区域内教师分享。

[基本经验]

一、大力发挥培训团队的“种子”作用

借助“教师培训团队置换研修”递进式培训打造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将学科送培团队当成“种子”,承担“送教下乡”“县级名师工作坊”“整合研修”等培训任务,带动乡村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在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升培训者的培训能力。

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的遴选重点在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参加高校实施的集中研修、跟岗实践,把返岗实践与“送教下乡”和“县级名师工作坊”的培训相结合,在培训实施结束后,借助总结提升阶段,进行总结、展示、反思、提升。

强化培训团队的管理。首先协同和督促高校建立培训专家团队,并借助省项目办及高校专家进行过程J生指导和学科成果评估,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对学科以及学科团队成员进行末位淘汰的动态化管理。

二、创新实施“送教下乡”培训。确保培训绩效

培训准备。做好需求调研,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强、受益面大的学科培训主题,研制学科实施方案,制定科学的培训课程。

培训实施。“五段式”一体化的培训课程设计至关重要。集中研修阶段开阔学员视野,刷新学员的教学理念,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的兴趣和动力;诊断示范阶段利用测评工具对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把脉、诊断、开处方、定方向;利用研课磨课阶段走进乡村学校,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解决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展示学员的学习成果,总结学习经验、反思培训方式方法,引导学校、教师制定学校以及个人的发展计划,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的培训课程,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三、科学管理、强化评估。打造培训特色。

跟踪指导。对学员进行培训后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回访,利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进行网络跟踪,设置线下活动;邀请省项目办、高校专家对“送教下乡”各学科和“县级名师工作坊”团队进行评估。

探索规律。制作“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手册,将“送教下乡”和“工作坊”等需要在具体实施的培训项目指导性文件和工作总体安排,以及工作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等内容在手册中全部明确,使培训团队一册在手就能明白具体工作的开展方法,以及我们追求的结果。这种遵循培训规律,将“送教下乡”培训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做法,能大大提升“送教下乡”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升华应用]

“送教下乡”培训是由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地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是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的一种创新实施的教师培训。

一、按照《送教下乡培训指南》高质高效实施“送教下乡”

(一)“送教下乡”的主体的设定和课程设计要符合乡村的特点,贴近学校现状,贴近乡村教师的个性需求;要走进乡村学校、走进乡村课堂,解决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二)“送教下乡”培训的“五段式”要针对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真实问题,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一体化课程,各阶段一定要相互衔接,课程内容递进且上升。

(三)要将校本研修贯穿于“送教下乡”的5个阶段,通过送培活动、校本指导、实践应用,让乡村教师真正学进去、研起来,让每位乡村教师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听课、观课、说课、上课、评课、改课等一些列真枪实弹的环节成长得更加专业。

二、基于《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创新实施“送教下乡”

(一)创新实施工作坊线下培训模式。改“2+2”线下研修为“4×1”线下研修模式,即将原来2个阶段,每个阶段2天的培训模式改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天进行,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做自己的工作坊”的主题思想,这种培训模式能使学员对培训内容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提升培训实效性。

(二)创新实施“送教下乡”培训的研课、磨课工作。分组落实研课磨课工作,采用团队分组实施的办法进行,分头并进,这样做能够提升研课磨课工作效率,提升培训质量。

(三)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培训策略。为培训团队制定了培训流程图,要求培训团队整体把握本学科的培训活動,将集中研修、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多种培训模式有机融合,提高培训效率。

(四)创新学员遴选方式。改县域遴选学员为分学区遴选学员,采取划片分学区分学科遴选学员的办法,这种做法有效地化解了学校的部分工学矛盾问题。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