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可燃物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课堂设计阐述教师如何恰当而有效地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寓于化学教学之中,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关键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辩证唯物主义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认识不完全燃烧。2. 帮助学生建立对比分类的思想,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3.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化学、看世界。4.
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过程
【导入】大气雾霾的图片,形成雾霾的主因——可吸入颗粒物,引出不完全燃烧的概念。
【投影】生活中不完全燃烧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不完全燃烧。
【设计意图】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可吸入颗粒物,由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以碳不完全燃烧为例,进一步延伸只要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炭黑颗粒,如汽油燃烧、天然气燃烧、煤燃烧等。让学生头脑中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碳元素是组成这些燃料的元素之一。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颗粒扩散到空气中,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便成了雾霾的组成之一,体现了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从而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演示】设计对比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讨论】列表对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发生条件。
【视频】人们用煤炉取暖,或用老式燃气热水器洗澡导致中毒的事例。【教师】使人中毒的CO从哪里来?【讲解】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板演】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表达式。【设计意图】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除产生炭黑外,还产生有毒的CO,从而污染大气,导致人中毒。反映了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使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化学问题。【问】CO为什么能使人中毒?如何避免CO中毒事件的发生?为什么称CO为“隐形杀手”?
【视频】CO使人中毒的原理。【结论】常温下,CO是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交流与讨论】为什么要使燃料完全燃烧?【讲解】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颗粒、CO等有毒气体,污染大气。【结论】完全燃烧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总结与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使燃料完全燃烧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呢?1. 提供充足的氧气。2.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举例】1. 蜂窝煤比煤块更容易燃烧。2.
汽油经高压喷射后成雾状进入气缸。【反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完全燃烧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坏处,那么不完全燃烧是否只有弊而无利,可否在生活中充分利用不完全燃烧,化弊为利呢?你们能想到哪些做法?【讨论】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辩证思维。【视频】生活中利用不完全燃烧:工业炼铁和变霾为墨。【讲解】工业炼铁中用到一种很重要的原料就是焦炭,让其在高炉中不完全燃烧产生CO,从而实现炼铁过程。这是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不完全燃烧比较成熟的事例。另有印度科学家安尼路德·夏尔马想出的更有创意的做法,将污染大气中的霾颗粒收集起来,把它转变成颜料和墨水。不仅延续了环保的主题,而且拓展了藝术的价值。【过渡】下面我们自己动手,看能不能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收集起来,带回家自己作画,并把你的优秀画作带来给大家一同欣赏。【学生实验】集霾做墨。【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并且知道不完全燃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然,同学们要学会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并学会变废为宝,转弊为利。希望大家认真学好化学知识,并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改造我们的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设计意图】大气雾霾主要由可吸入颗粒物导致,而这些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消耗的大量化石能源。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就要进行绿色化工生产。化学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带来了污染。但化学本无过,而是人之过也。呼吁同学们从生命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待化学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保护环境,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保护我们呼吸的空气开始。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以及不完全燃烧带来的利弊,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呼吁学生珍爱环境从自己做起。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发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性,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渗透在教学内容里,融入对问题的分析、阐述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很自然地形成正确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并能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化学现象及原理,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良全.化学教学与唯物辩证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0(9):64.
作者简介:
许金霞,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虹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