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99—01
生本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创建过程中“同课异构”的教学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方向。本着“人人承擔与分享、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多样性并保障其个性化的成长”的目标,笔者参与了学校的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现以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磨的《爱如茉莉》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同课异构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过程。
一、 课前教研互动,充分吃透教材
课题组确定以苏教版《爱如茉莉》为例,开展教研工作。在近一年的文本研读中,课题组先后邀请多位专家指导教研。从“走进文本,朗读感悟”的角度,工作室成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文本朗读,研读活动不仅让课题组教师感受到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也体会到品读感悟的神奇力量,同时意识到语文教师要具备品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2014年6月14日,工作室特邀专家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们对于上一堂“简单而有实效的课”有了明晰的认识。
二、课中充分展示,彰显教师风采
2014年12月10日,课题组面向安宁区全体语文教师进行《爱如茉莉》的教学展示。两位执教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同,年轻的王老师教学重在品读理解真爱含义。年长的王老师重在品读感悟语言表达的魅力,欣赏文章表达方法之妙。
1.我们先看小王老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亮点之一:潜心会文,立足文本,品词品句。小王老师指导品读描写真爱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虚弱、直奔、布满血丝、蹑手蹑脚”等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爸妈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感悟父母间平凡朴实的爱,学生自然而然地提炼出“爱是一盘饺子”“爱是一串急切的脚步”“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爱是一束茉莉花”……小王老师运用阅读教学中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法,半扶半放,学生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迁移学习,品读理解细节中父母如茉莉般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的真爱含义。阅读教学的课堂回归到学生的“本位”——亲近并运用母语。亮点之二:契合儿童特征,适度拓展,坚持练笔。小王老师在课堂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完成“爱如( ),因为( )。”语段的练习。课堂中练笔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产生情境化和个性化的语言,架设了读写的桥梁,对学生的言语发展十分有利。
2.我们再看年长王老师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亮点之一: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表达之巧妙。这篇清新淡雅、情意浓浓的散文,以“茉莉”为明线,以作者的认识变化为暗线,开头设问,埋下伏笔,结尾作答并点题,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王老师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层次,通过理清脉络,告诉学生“文章所表达的故事就是要曲折才好看”。亮点之二:潜心品读细节中爱的描写,领悟写作特色。细节描写之一:语言、动作见真情。课堂中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答应、怕惊动、哈欠、蹑手蹑脚”等父母间爱的一句话、爱的一个动作、爱的一个眼神的品读,真切地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是有温度的,字词知冷暖。细节描写之二:环境衬托表达爱。王老师抓住爱的场景描写:“初生的阳光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地笼罩着他们。”等环境描写句的品读,让学生们体味到了阳光的情意,它都不愿惊醒这对相爱的夫妻。配上轻缓的音乐,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读出画面的温馨和美好。学生怎能不感悟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手法呢?亮点之三:让课堂语言呈现画面感。王老师让学生扮演导演,“给你一部摄像机拍下这个场景,你愿意把镜头对准谁”。学生回答:妈妈的微笑、父母紧握的手、头伏在床沿边……这是学生们眼中温馨的画面,王老师将学生从抽象的字面带进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中。王老师这一教学策略将言语转化为画面,让学生在语言的背后感知生动的画面。
同一堂课,我们看到教学目标不同,教师执教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各有千秋,亮点纷呈。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文本中的相关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读懂,怎样去欣赏一篇文章,怎样去写好一篇文章。学生在阅读当中得意、得言、得法,在一课一得中慢慢积累,才能得得相连,形成能力串,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形成。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两年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教学,致力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员们一同挖掘教材、一同进行教学设计、一同研究教学策略、一同关注课堂师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