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崛起下的微电影创作

2018-01-25 12:12宋沈平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微电影故事情节新媒体

摘 要 微电影的诞生从本质上讲是普通人通过影像作品表达诉求的产物。虽然出身草根,但微电影的创作也要遵循最基本的文艺创作规律。篇幅短小、内容集中、主题鲜明、适合移动端观看,这使微电影在當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拥趸的青睐。然而,在从江湖到庙堂的发展道路上,微电影创作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微电影;新媒体;微电影《老男孩》;故事情节;人物设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140-02

微电影,是相对于传统荧幕电影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微电影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来自于新媒体的产生,来自于电子产品的平民化。如果说荧幕电影要求导演、演员、摄影、剪辑,编剧等专业的高度配合,那么微电影创作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草根和素人的盛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掌握和表达的一种途径。只要有诉求,只要愿意表达,就都有可能创作出自己的影视作品。

同传统的荧幕电影相比,微电影有着明显的特质,与荧幕电影有本质的分野。从时长上看,荧幕电影普遍时长保持在9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而微电影,一般在10分钟到60分钟之内。现在甚至出现了许多三五分钟的短片,也都被归入了微电影的序列。

从平台来讲,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微电影的创作和兴起。如果简单划分,大屏幕电影走院线,是需要我们进影院去看的,而微电影则不同,它诞生之初的播出平台是网络,是移动端。所以,荧幕电影是通过给观众提供完整的连贯的情节内容,来提供欣赏和共鸣空间,而微电影则是为了迎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而诞生的一个碎片化的剪辑需求和观影需求,微电影适合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受众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它的内容输出需要单一、集中。而由于微电影与新媒体密不可分,所以,它的受众也更加年轻化,这也就决定了微电影的创作手法更不拘一格,更突破传统。

现在对于微电影的起始之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只能说最原始最旺盛的表达欲望促成了中国的微电影。陈凯歌的电影《无极》出现了一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2006年年初燃爆网络。这部作品只有20分钟长,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这样破传统的表现风格,很快在年轻人当中产生巨大反响,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无极》本身。现在看,这部作品的制作相当粗糙,但是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创新,他的手法,他的态度,现在它之所以能让人记住,是因为它的出现让人们突然觉醒,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可以这样传播。及至筷子兄弟的《老男孩》2010年10月份在互联网首映,则标志着草根盼望的表达,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像模像样了。虽然它的创作比起真正的电影并不精致,并不老道,也不讲究,它的演员表演也都相对业余,机位和镜头的表现力,甚至赶不上电视剧的级别,但它大大缩短了电影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本色粗笨的表演,朴素真诚的表达,都带给受众一种新鲜的体验和感受,那就是:不加修饰的粗粝,却极有冲击力。这是《老男孩》真正能通过网络走进许多人心里的本质之一。微电影从源头上讲,是一场普通人的创作狂欢。

虽然入门证的亲民,让微电影成为普通人可以触摸的创作,但是构成微电影的要素,还是与荧幕电影一样的,即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缺一不可。

作为一个专业之外的普通人,想通过微电影来表达,首先需要的剧本创作,先要自己在脑子里做好几方面的功课。

1)在创作之前,先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表现的主体和主战场。因为,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你熟悉的生活和环境,是你创作的最好源泉。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有你了解的人群,有你了解的生活方式,有你了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那么,在这一的环境里,你更容易上手来写故事。

2)讲故事。选定了熟悉的环境,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像微电影,时间短,一般都是单线条来讲述故事,展开故事,这样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讲述清楚。微电影有很多分类方法,按功能来划分,有商业营销类,这个就是以商业运作模式出现,就是企业出资,创作团队来做,有些类似于广告,但是又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原来的广告都很短,5秒,15秒,一句广告语,几个镜头结束,现在很流行用微电影的方式来做广告,就是要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内通过一个故事,体现企业文化或者品牌文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公益微电影,这个比较常见,目的就是唤起大家的公序良俗,为社会秩序服务的。电视台现在这类东西做的比较多,央视前几年播出的,一个父亲得老年痴呆症,旁白只有一句,“他可能忘记了全世界,但是他从未忘记爱你。”令人泪目。还有一类,就是功利性比较差,不是命题作文,就是指创作者为了抒发表达自己的某些意愿,而创作的,那在这一类里,内容就包罗万象了。凡是你觉得有意义的,都可写出来,拍出来。

3)主题。这是创作的灵魂,就是你选择这样的题材,最终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你想把你的什么想法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地人知道,并且认同你,产生共鸣。如果说微电影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拍摄特点等,都需要相对多的专业知识来驾驭的话,那么主题,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思想、阅历和对人与事的感悟与获得。在创作时,要很清楚自己的主题,检验主题是否靠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你能用很简单的话,把你的主题说清楚。这不是让你讲故事线索和故事梗概,而是让你说主题,如果你想了半天,用了很多话,还说不清楚你的主题,那你就要重新思考。

一般情况下,主题都具有普世价值,是大家都认可或者在探讨追寻的东西,它用几个字就能说出,但是它背后给人的想象空间却巨大无比,它可以囊括特别多的内容。而且,往往最伟大的主题,就隐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像《老男孩》,它的主题是青春与成长,看完之后,受众会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青春的美好与疼痛,看到成长的代价和收获,看到似曾相识的人和心思,看到残忍又可爱的时代。

4)人物设定。微电影因为比较短小,所以人物关系不能设定的太复杂,但是在构架故事之前,也最好先要在心里有一个大致的人物关系图。一般有这几种人物设定就够了。

(1)主人公: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他展开,他们负责推动故事。这是他们的故事,他们是故事的焦点。他们遇到事情,遇到选择,遇到麻烦,遇到冲突,他们最好个性鲜明,形象突出,这样才能充满存在感,让观众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被他带入,引发共鸣。

(2)对立人物:就是与主人公唱对手戏的一个人物。因为戏剧总的有冲突,才能出效果。没有矛盾,没有波折,温开水的生活,谁都看不下去。这个人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方便制造更多的矛盾冲突出来。就是为了与他有矛盾或对立面上的反面角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故事的形成都得有矛盾冲突,没事还得找事来构成接连不断的事件,所以有一個与主人公唱对台戏的角色很重要。

(3)辅助人物:就是辅助主人公的需要情绪倾诉的人物。把这些人物选定好之后,要考虑人物性格与身份,这直接关系到人物怎么说话,怎么处理问题,只有性格、身份、和这些都一致了,这样你塑造的人物才不会脱离生活,才不会让观众觉得是胡编乱造。

5)建立故事脉络。能不能讲好故事,这是一个本子,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的情况下,故事需要几个要素:矛盾冲突、一波三折、无巧不成书、情节反转。所有的故事情节都需要推动,任何故事不能平铺直叙,要会设置悬念和矛盾。这决定了这部电影好看不好看,决定了想要表述的主题能不能被更多人的接受和传播。用一个好的故事来包裹你的强有力的主题,这是一种强强联手。

说到底,微电影创作,也属于文艺创作,它既有基本规律遵循,也更呼唤创新。在新媒体蓬勃兴起的今天,专业不一定就意味着精品,民间往往藏龙卧虎,许多创意和想法,不拘一格,新颖跳脱,引人注目。当然,专业的加持,能够给微电影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和舞台,但如何能在提升专业审美的同时,保护住那种难得的纯真质朴和拥有原始生命力的呐喊与反思,这恐怕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微电影产业总产值已经达到700亿元,作品年产量2万部。这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作品,但也有大量的作品乏善可陈。创作门槛低,成为微电影发展道路上的双刃剑。如果说纪录片的价值在于时间的重量,那么微电影的价值就在于其思想的密度。如何让一种艺术形式从草根诞生,然后能一路高歌,从江湖到庙堂,我们需要走的路可能还很远。

参考文献

[1]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33-34.

作者简介:宋沈平,山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微电影故事情节新媒体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