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中细节与背景象征意义的重要性

2018-01-25 09:25杨雯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符号化细节

杨雯淇

摘 要:在西方诸多名画中,艺术家通常以绘画中符号语言表达自己情感或观念,各种意蕴以形式的方式表现在绘画作品的细节中。艺术家像一个编码的人留给我们一个个谜团。图像学、符号学、阐释学在这时像一把钥匙,让我们能够解开谜团走进绘画本身所表达的真相。文章主要以名画中的细节与背景处的符号化规律对作品阐释的影响为着手点,通过对若干幅名画的解读进行举例,研究分析作品背景与细节的运用对于表现整个作品的隐藏情感与意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名画背景;细节;符号化;图像含义

一、绘画中语义的构成

图像与史境是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主要因素,绘画中的各种细节和局部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画中某些“符号化”细节与不引人注意的背景组成了画中的庞大的密码,引人一步一步拨开迷雾,时常令人兴奋不已。

而大多古典艺术作品中的细节含义表达都是在图像志基础上较为明晰的,当然也有部分并没有在细节处有特别的暗示或喻指,较于意蕴丰富的绘画作品显得相对单纯。细节小典故在美术史中的功能是庞大的,我们在此只解释具有图像典故的部分,将所能考证的部分作品细节作为理解作品蕴含意义的阐释基础依据。

当代西方著名符号学家米柯·鲍尔(Mieke Bal)曾提出:“绘画并不仅仅是往画布上涂抹颜料,而更是在语义的空间里绘制符号。”这是符号学家对于绘画中符号进行的阐释,我们可以从这种阐释中得到启发——对一幅画作而言,由画面中诸多的细节符号、符号所处的位置以及各种出现符号的象征,组成了整幅作品的语义空间,各种符号在细节处的存在使得作品想要传达的意蕴得以确立。

图像细节中的表达含义一般与画中人物身份特性及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含义有关。从画中细节的有意无意展现,可以慢慢走近画面中与画中的人物形成生動有趣的互动,把握整个作品的意义与内涵。

二、绘画中“画中画”

绘画中的各种符号性的细节类似英文中的单词和词组,由语法关系和原则来组成完整的句子,对绘画而言,绘画中不同的元素由构图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作品。

画家绘画的过程更是一个为观者“编码”的过程,在除上文中所提到的隐藏于细节中的各类符号之外,由构图表现不同而处在背景处、带有暗喻性的图像文字也是庞大的一部分,大多以类似于“画中画”的形式出现在观者面前。西方名画中的“画中有画”的现象数不胜数,甚至一些“画中画”的图像志意义比画面主体更有研究的内容和趣味性,有令人大开眼界之感。

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画中画”有一例子不可不提——推测为《加布里埃尔和妹妹维拉尔公爵夫人肖像》。由于没有签名,作者不详,标题也不详,画中的人物身份根据丹尼尔·丢梅缇耶《加布里埃尔·德斯特雷肖像》推断而来。

作品的年代依据画中女性形象的发型推断为法国16世纪。这幅作品的背景设置为读图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整幅画描绘了两个女人洗澡的场景。透过画面左右两侧的丝绸质地的帷幕,两个长相相似、五官精致美丽的女人在浴盆中侧身而坐,左侧的女人抬手捏住了右侧女人的乳头,右侧的女人手中拿着一枚宝石戒指。面中人物手势造型颇为怪异,由此我们会奇怪作者“编码”此画的意图是什么呢?这幅作品的背景设置为读图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画中的右侧女性加布里埃尔,身份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情人,左侧是他的妹妹维拉尔公爵夫人。乳房是孕育乳汁的地方,象征新生命的起点,在西方艺术中,女性乳房这一符号通常被认为是母亲身份的象征,是母性特征之一,意寓着生殖。那么作为当时国王情人的加布里埃尔的乳头被她的妹妹捏住这个动作则被解读为:当时的加布里埃尔已经怀上了亨利四世的孩子。据查证,这个私生子生于1549年,是后来的旺多姆公爵。

在画面的背景中,可以看到一个红色裙子的女仆手中正在缝制婴儿衣物,由此也成为了加布里埃尔即将成为母亲的论据。同时,这一背景的使用,不仅在作品语义上成为了象征符号,在构图上也是艺术家的小手段之一: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中的女仆、壁炉、桌子,均是画面背景墙上的一张画,可谓是真实的画中之画。

这一巧妙的设计,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空间构图,加深了画面的深度,给观者带来了画中人物在客厅中沐浴的错觉。背景在这幅画中被艺术家运用得巧妙而有趣,深藏在画面背景中的符号组成了画面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成为了观者对画面进行解码的重要依据。

三、因细节阐释不明产生的误读

很多西方绘画的细节表现得十分委婉与模糊,作品表层的形式掩盖了其真正意义,这种手法屡见不鲜。但细节处的描绘不清晰可能会让人产生对人物身份与画面意义的误解,由此不好把握整体解码的要领。

毫无疑问,我们对于画作最为理想的认识就是了解画家的本意,同时对于画面的细节把握得一清二楚。但是由于年代的不同,感官认知的体验、领悟均有所差异,观者往往很难清晰准确地把握艺术家创作的初衷与本意,对作品的误读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古老的作品由于文献的可循行缺失阐释解读起来会产生一定障碍。

意大利画家皮埃罗·德拉·弗兰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名作《圣杰德隆之梦》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认为是《鞭挞》,就是画面中背景细节的误解而对作品主题产生的较长时间的错误解读。

皮埃罗对于这幅作品的构图是相当新颖的:在背景中重点描绘了绘画主题——一个男性人物正被鞭挞,而画面前景中描绘了三个人神情放松、淡然地在闲谈,对旁边的受难情景无动于衷。

这幅作品在多年以来一直被误读为基督受难被鞭挞的经典场景,此画的命名与传统解释也由此而来。但是画面古怪的主次分化与不合逻辑的场景设置,让我们不仅对画家的意图产生怀疑,为何不主要体现受难场景而将主要表现内容放在背景处?为何前景处的三人神情淡漠?种种细节对“鞭挞”主题而言都不是最完美的体现。但是,当被受刑的男子身份从基督改为教会之父圣杰隆时,这些问题便都能说得通了。作品主题并非传统理解为的“鞭挞”,而是常出现在宗教艺术作品中的“圣杰隆之梦”。

圣杰隆曾在一封信中描写自己做过的一个梦。他写道“我被带到法官的座位前,由于那儿是如此亮堂而又光芒四射,以至于我坐在地上不敢抬眼看。当我被问到自己的信仰时,我回答道,我是基督的信徒。但是,坐在那儿的人却对我说:‘你撒谎。你不是基督教徒,而是一个西塞罗的崇拜者。我说不出话,而且处在皮鞭之下——因为他命令鞭打我——我甚至更受到良心火焰的灼烧。”当时为年轻人的圣杰隆对西塞罗、贺拉斯、维吉尔和其他异教的罗马作者很崇拜。

回到皮埃罗的画中,画面左侧的红衣男子应该是圣杰隆梦中的法官,而并非以往被大众所认为的下令鞭挞基督的地方长官本丢·彼拉多,画中的受刑男子身处在辉煌的古典神殿中央,被绑在一根顶上有黄金雕像的柱子上。作品表现了当时基督教与“异教”文献上的冲突。画面与圣杰隆的梦境巧妙地吻合,同时也更正了漫长时期下被误读的主题。

对于误读,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艺术家的本意是否真的是后人阐释的那般?有多少细节描绘并非是符号而是单纯的形式?我们可以探查的哪些是真实可信的而非过度解读呢?

以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为例,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大众对该画有着多种臆想的、凭空的而非真实的理解。有学者认为耶稣左手侧(画面右侧)的圣约翰是女人,因耶稣的红蓝衣袍是与圣约翰类似的“情侣装”而认为坐实圣约翰是女人的猜想。这一观点甚至被丹·布朗写进了他著名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当时争议极大。然而,这个观点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由于年代久远,这幅湿壁画受损严重,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并非是其本来面目,而画中饱受争议的圣约翰形象在用科技高度还原之后看上去也没有那么像女子了。

而关于耶稣衣服的颜色问题,依据人智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odolf Steiner)的研究,认为鲜红色代表“生命的光辉”,蓝色代表“灵魂的光辉”,与耶稣的神性代表吻合,而在《圣经》中曾多次提及,圣约翰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因此,达·芬奇让二人服装类似也并不突兀。

四、结语

对于画面细节的把握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尝试研究探查名画中的背景及细节的表达方式与图像意义,有助于我们对绘画作品的本义与作品史境下的艺术价值的分析。背景细节的把握是对作品阐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体意义解读的重要依据,对于画家当时生活环境的了解也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解码之人的角度出发,对名画中各种细节进行深层解读,置身于艺术家为我们设置的问题之上,这也是读图所带给我们的巨大趣味。正如著名艺术鉴赏家的信念:“艺术品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多得令人惊讶。”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克·德·莱克.解码西方名画[M].丁宁,译.北京:三联书店,2011.

[2]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譯.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3]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符号化细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细节描写很重要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细节取胜
浅议老字号的品牌传播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
细节取胜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基于ArcGIS的胜利油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图符号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