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2018-01-25 00:39孙振华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残疾爱心

孙振华

教育是人类的灵魂工程。特殊教育因其受教育者智残或体残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付出更多的艰辛和责任。只有做过了,才懂得其中的意义,爱与被爱同样能得到幸福与快乐!特殊教育的老师虽然不能用学生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付出,尝不到桃李满天下的甜蜜,但是要付出的却比普通老师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很多时候,他们扮演着父母亲的角色,尽全力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世界。特殊教育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每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就是他们莫大的幸福。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国家提出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我十分重视残疾孩子的教育工作,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用关爱点亮孩子的心灵,促进残疾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以爱育人,培育健康心理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残障儿童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和所有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虽然我不能够改变他的现状,但是我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尽可能地给他们多一点的阳光,用我们真诚的爱去点亮残障儿童的心灯,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为了残疾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照顾每一个残疾孩子,让他们逐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一片深情和挚爱,潜移默化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我们亲切的走到孩子们身边,手把手的教他们拿笔,认真的和他们一起书写绘画,用慈善的目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大加表扬,使孩子增强了做事情的信心。渐渐地孩子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了增强,学生变得活泼、开朗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养成了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前的“坏”学生现在变乖了,懂事了。当我们以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去关心那些调皮的孩子,采用多种形式对残疾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用亲切的语言与之交谈、沟通,用爱心拉近了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到平等,得到尊重,树立信心,而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我们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再自卑、多疑、调皮了,在家能主动和父母谈心,和周围的小朋友交往了,家长们从孩子的脸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笑容与自信。

二、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施之以爱、持之以恒,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激励他们,让他们找到生活的快乐。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是快乐的。我们希望阳光不仅洒在孩子的脸上,我们更希望阳光能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希望有一天,孩子会用阳光的心境去温暖别人。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在与爱交织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缺陷,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会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数道德欠佳的人会用一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要教育孩子在适度忍耐的同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个别人。增強他们面对现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

三、增强自信心

家庭是特殊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残疾孩子认真呵护是必要的,但应该适度,家长应放手让残疾孩子自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切不可以过分地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让孩子们在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这些孩子智力水平、行为能力、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残障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康复,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孩子,我实施口、手双语教学,如母亲般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一个个听力障碍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对于有肢体残疾的孩子,我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训练,教孩子们上厕所、洗手、洗脸、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对于有智力残疾的孩子我要反反复复地示范,手把手地辅导,有时身上还会因为孩子们无意地抓挠、冲撞带伤,面对这一切我们只能冲孩子们一笑了之。当一个个残疾孩子学会了自理,给一个个家庭带去了希望与欢喜时,就是特教老师最大的希望,希望让每一朵迟开的花蕾都沐浴在温情与爱心之中。

四、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残疾孩子知识的积累,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对智障学生来说,要学懂一丁点浅显的知识都是非常困难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鼓励,表扬,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孩子及时地把自已的“情”和“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去。

每个残疾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虽无特长,也有相对的优势。有的家长总把残疾孩子放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是不好的。残疾孩子也需要“放飞”,需要交往,需要朋友。所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是折翼的天使,身体的缺陷往往让他们活在自卑中,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们能选择和改变的,唯一要改变的是我们,是我们整个社会,因此大家给他们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爱心,用爱心为残疾孩子打造温馨家园,让他们在阴霾的天空里看得到阳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残疾爱心
“互联网+”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实践研究
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保护
浅谈优势视角理论下开展残障儿童心灵关怀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全民阅读背景下残障儿童阅读权利保障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