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民
教师上课要备课,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可是在备课中,有些老师没把课堂语言作为准备的一项内容。他们认为,只要把教材把握透彻就可以了,“话”谁不会说。其实,这课堂语言大有文章。从当学生到自己走上讲台,我接触了不少老师,有的讲课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舒展自然,音调和谐,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把精妙的课文内容讲解的丝丝入扣,听的人心里甜甜的;也有的老师语言无味,语调呆板,或是高腔高调,像开机关枪,把人压抑的透不过气来,或是干涩的照本宣科,满嘴的名词术语,听了让人窝火,或是漫不经心,有气无力,叫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语言,即使再好的课文,准备的再充分,也不能打动学生。由此,我深信,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必须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美。课堂语言是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讲解语文,传授知识,启发思维,沟通感情的最直接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的是工具的重要。课堂语言这一工具的重要,我觉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语言的示范性
学生很乐意从教师那里学习语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会带出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在语言表达上很有师风的弟子。学话,不仅是小孩子的事,中学生也会模仿效法。当然,他们要学的一定是自己认为优秀的语言。在学生心目中,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会产生一种权威感和神秘感,如果老师的课堂语言能维护这种权威和神秘,让学生油然而生敬意,感到自己确实不如老师;同时又觉的老师的语言每天在耳边回响,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们便自学或不自学地学习模仿,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便形成了与老师相似的语言风格,“青”出于“蓝”。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述,常带有老师的影子。学生使用的词汇,组织的句子,说话的语调,甚至出现的错误,都能从经常接触而且他们比较欣赏的老师那里找到根源。作为老师怎能不锤炼好自己的课堂语言呢?
二、课堂语言的感染性
人们常说,诗中有了画,这首诗才能感人;画中有了诗,这幅画才会动人。我由此而联想到,课堂语言如果既有诗,又有画,那么这个语言也才会魅力无穷,因为它有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哲理性。语文课就需要这样的语言,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课,它还担负着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些重要使命;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品味人生的借鉴,陶冶他们的心灵,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内容,用真善美的感情,来熏陶、感染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难想像,如果语文课上的语言,干瘪刻板,沉闷暗淡,能再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吗?能引导学生进入佳境、遨游天山、欣赏月色、漫步园林、凭吊先贤吗?能使学生在那些振聋发聩的精辟议论面前拍案叫绝吗?当然不能,所有一切丰富生动的内容,只要披上平庸的语言外衣,都会变的苍白无力。
三、课堂语言的渗透性
语文老师讲课与作报告、说评书不一样,不能一味追求生动形象。也不能盲目崇尚那种滔滔不绝、侃侃而談的语言风格。语文老师不仅要考虑讲课的主体(自己),更要顾及听课的客体(学生)。让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这才是教师追求的最大目的。课堂语言的渗透性,就是要求老师讲课,学生听的明白,容易接受。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性;而又不让他们的思想旁逸斜出,想入非非。这就是课堂语言的渗透功夫。上课时,老师的语言或轻或重,或快或慢,都要收放自如,强弱得当,让学生的思想之弦,始终随着你的语言的指挥棒跳动。语言过火了,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一时难以平息,影响继续听课;语言有气无力,学生的思想容易放马,更不利于听好课。
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呢?准确、鲜明、生动、抑扬顿挫、声音悦耳,当然是好的语言。不过,这只是一般的要求。我想语文课的讲授语言还应该真挚、幽默、亲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真挚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共鸣。常听学生说:他们不喜欢老师上课拿腔做调、官气十足,也不欣赏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赞赏老师自我陶醉,夸夸其谈。他们希望老师上课语言真挚。不论什么文体的课文,老师首先沉浸到课文中,动了感情,讲起课来,才能使人听的津津有味。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上课应该多讲真话,讲心里话,讲动情的话。
讲动情的话,也要适可而止。一味情浓意厚,感情激扬,可能会使学生长时间情绪亢奋,不利于知识消化。所以课堂语言还应该幽默些。当然语言幽默也要有个度,老是幽默会变的幽而不默,甚者,学生会觉的你在搞花拳绣腿,玩噱头。因此,语文老师讲课语言还应该亲切。语言亲切必须以感情真挚为前提,但感情真挚的话听起来未必亲切。所谓好话不中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语文老师上课,语言真挚,幽默之外,还得亲切。以谈心交流的语气说话,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跟学生切磋琢磨,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
语文老师上课除了讲究有声语言的艺术以外,还要运用好自己的无声语言。通过手势、表情、姿态、动作来帮助传授知识,增强感情。廉颇的怒发冲冠,樊哙的目眦尽裂,祥林嫂的麻木呆板,玛蒂尔德夫人的惊慌失措,老师讲授的时候,如能恰到好处的用眼神、手势、动作、姿态来辅助、来渲染,这堂课一定会上的虎虎有生气。老师的无声语言还能加深与学生的沟通。无声语言可以表示询问、表示赞赏、表示吃惊、表示疑虑,还能传递师生的感情,进行心的交流。有时动作眼神的默契配合比把话讲出来更好。
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既是一种基本功,更是一门艺术,绝不能等闲视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