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青+焦琨
【摘 要】针对动画专业现阶段教学模式与动画市场专业素质需求相背离等现状,项目组通过对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国内动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并列举部分教改实践方式与成果。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44-02
一、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理论知识讲授,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是由传统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转化而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尚没有形成规范。大多注重美术基础的训练,而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动画作品的原创能力与艺术水平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二)实践活动安排不合理,各个实践环节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因为未能与动画生产企业和相关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交流合作,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动画生产流程指导,实践环节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紧密联系,动画实践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三)实践课程不能与时俱进,不重视在课程中引入实际项目。近年来国内一些动画教育机构曾做过多次、比较系统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毕业后,在动画制作单位工作过程中,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制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离商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脱离社会、脱离生产实际。
二、构建动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动画人才的支撑,动画人才教育的发展也势必需要动画产业的推动。然而,当前国内动画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动画人才的培养跟不上动画产业发展的步伐,产业的发展也无法促进教育的深化。传统动画教学还停留在“闭门造车”阶段。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解决动画教学过程中产、教脱节的局面,必须变革原有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
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目的在于强化动画实践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与用人单位在教学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各自优势,是将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与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和能力的生产活动合理融合的、新的育人模式。实践推动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要以德育教育、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贯彻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将动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依据专业性质和不同的学习阶段,结合社会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实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必须为社会建设服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检查我们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在反思前一段教育工作时,我们深深感到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解决我们学院动画人才培育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必须从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院在前几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的设置要符合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也要符合培养人才的规律。从2012年开始,我院对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改造,合并了一些学科相近的专业。通过专业调整,增强了动画专业适与合作,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2009级学生开始,我院的动画专业实行一年级不分专业方向,以系为基础,按学科大类组织专业基础教学。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志愿再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学生将进入到各自不同的工作室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是我院进行动画专业工作室教学改造的重要步骤。新的工作室教学方式的试行,冲破了传统动画专业概念和模式,清晰了同行业间的界线,活化了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按需培养的要求。打通了“校”“企”之间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拓宽专业方向提供了条件。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构建指导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框架。實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为主线,实行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紧密结合,协同互补,共同发展。我院非常重视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安排好动画专业教学计划内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已在校外建立了包括中影集团和大连移动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学习相结合,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多方面相结合的机制,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懂得并学会与动画生产标准相结合;在校外又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在企业里学习、劳动,既形成一定的技术结合,又形成一定的社会成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学校的科学研究,真正达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基地建设有益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有益于促进学校动画教学与动画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将项目引入教学,实现课程项目化。依托学校与中影集团组建的“影视动画实践教学基地”和师生自主研发项目引入日常动画教学,按照课程大纲要求,将项目分解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已经进入到工作室的不同年级的学生将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实践教学与项目研发任务有机结合,使得原来庞杂而且相互孤立的教学内容在项目研发中交叉融合,既增强了教学内容整体性、学生知识系统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改变了以前独立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局面,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严格的工作分工,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项目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endprint
(四)坚持和完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学生完善专业技能、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科研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实际,勇于实践、探索与创新的开拓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毕业作品评估方案和方法。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完善这一工作,把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抓实抓好,多出高质量的动画毕业作品,努力使毕业设计与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画作品设计能力和艺术水平。
(五)开设多种类型的实践选修课,以这些课程作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选修课比较受学生欢迎,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画专业创作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开设这一类课程,创设好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这类课程和参加动画实践创作。
(六)积极组织动画专业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几年来,学校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并组织专门老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系统辅导,把课内外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培养模式实践应用效果
(一)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大幅提高。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主动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找准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有机结合。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做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全覆盖,积极组织学院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通过网络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努力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认真做好就业创业服务,科学有效地引导毕业生树立早签约、早工作、早奉献的就业理念。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近两年的就业率从原来的9.2%,提升到了92.8%,实现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显著提升。
(二)有效推动了我院动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使我院动画专业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2015年,我院动画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一批转型专业”试点。
(三)扩大了我院动画专业的社会影响。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院与国际接轨,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教育水平。近年来,我院与辽宁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五届“鸿宝杯青年学子文化创意大赛”,这一省级赛事得到了国际国内百余所兄弟院校的支持。我院动画专业学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类动画专业大赛中获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我院还与日本·东京数字好莱坞大学和羽衣国际大学建立了“3+1+2”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平台。
我院动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各自优势最大程度进行整合,使得学校与市场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卓有成效地调整动画人才培养结构,构建合理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动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同时推动师生教学、科研成果转化进程。既保持和发挥了动画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更好地为动画行业输送专门人才,又拓展了动画应用的广阔领域,对我国动画产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