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崔学荣+李忠伟+吴春雷
摘 要 研究性教学是改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日益受到教育教学机构和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根据信息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着重对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内教学过程、课外互助互学过程、工程实践锻炼、网络资源共享、考试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以探索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的信息类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54
Abstract Research-inclined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workers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reform, teaching process, mutual learning process, engineering practice, network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are stud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work require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e.
Keywords Research-inclin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研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深入的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较好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中是否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研究和探讨。[1,2]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极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实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3]
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4]是进一步探索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推进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完善。[5-7]
国际一流大学经过充分的实践已经证明:研究性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国内近几年日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中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1信息类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培养新时期下信息类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根据信息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着重对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课内教学过程、课外互助互学过程、工程实践锻炼、网络资源共享、考试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以工程、科研、竞赛案例为导向。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工程、科研、竞赛案例为导向,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出抽象的理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将各类具体的应用案例引入、贯穿到教学内容中,以应用案例为驱动进一步梳理教学环节,完善教学体系,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授和实践。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遵照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实施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工程、科研、竞赛项目实践为驱动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实际需求,分类、分層次地使用工程案例、科研项目转换案例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案例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施“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开发训练”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信息学科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实践教学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将所学理论知识变“活”;二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大力实施“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开发训练”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课内教学过程:穿插“学生参与”,激发课下学习的“主动性”和课上学习的“生动性”。课堂中,教师讲授侧重于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穿插部分学生讲解,通常选用前沿性和热点性的学术或工程问题为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其内容可以为:上次课内容复习(时刻准备、随机抽取)、精品文章推荐,非典型错误代码调试,应用案例代码演示、科技竞赛中的应用等。
(4)课外互助互学过程:优化组织、运行、考核机制。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仅靠课内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外学时还需要继续巩固学习,因此,需要学生在课下通过建立学习小组,从而进行“互助互帮”,这是一种很好的团队学习组织方式。但是学习小组如果组织不好,可能存在一定的“偷懒”现象,即:团队中少数人认真完成作业,其他人蒙混过关、滥竽充数。因此应改革学习小组组织、考核机制,真正形成学生直接能够互助互学、每个学生个体能够科学评价的新模式。考核方式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综合考虑团队得分以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得分综合进行评价。endprint
(5)工程实践锻炼: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项目驱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化案例化的课程教学,遵循“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原则,把理论知识深度融合到项目开发中,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穿插介绍基本的理论体系、用工程的视角指導学生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6)网络资源共享:积累学生的优秀成果,丰富教学资源、促进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信息类技术内容更新换代快,传统教学方法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同时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种可以长期积累、可以给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的科工局,所以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各类教学实践资源、学生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共享,促进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7)考试方法改革:以研究性成果为考核标准,重视过程化考核。对于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最后对学生的考核不应侧重于期末的卷面理论考试,而应该侧重于研究性的成果,例如:论文发表、项目开发、专利申请、软件著作版权申请等。而且考核时不应以最后的一项成果为准,更应注重过程化考核。对学习全过程加以实时度量、监控、反馈和预警,从而实现对全过程的规范化的管理、调控和引导。具体体现在五个“实时”:实时度量:针对于全方位教学活动以及活动角色有效度量的指标和方法;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根据度量标准对全方位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实时采集各类数据;实时反馈:利用各种信息反馈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全方位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反馈信息的智能分析和统计;实时调控:根据各种反馈的信息,实时对正在实施的有问题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纠正;实时引导:根据各种反馈的信息,对有问题的学生实施实时的正确引导。
2总结
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基金项目:教育部-西门子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6)、教育部文科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4-A117)、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2016M006)、山东省“十二五”“高等教育计算机教学专项”(项目编号:YBJ1500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K20151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戴云龙.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2012.10:49-51.
[2] 王明彦.构建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5-77.
[3] 姚利民,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23.
[4] 耿希峰,马丽枝,曲贵海.教学型大学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8-150.
[5] 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6] 王俊生.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3(11):73-76.
[7] 徐雪松,陈荣元.地方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