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张慧婷
摘 要 在地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完善高校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地质行业的再发展。详细分析了当前地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阐述了传统地质类人才培养过程,针对基础地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地质人才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质大类 基础地质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5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eological admiss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e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to achiev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alent demand of the current geological industry in detail, expounds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ces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basic teaching of basic geological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to cultivate more all-round geology talent gives advice.
Keywords enrollment of geology; basic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地质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以艰苦和奉献为特色。[1-3]地质学科是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类专业主要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工科类专业,具有基础性强、涉及学科多、专业特色突出等特点。目前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高校共107 所,主要培养的是地质类专门技术人才。[4]
我国地质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2003年-2013年),所取得的进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国内矿业产能过剩,随之地质行业项目数量锐减、经济效益下滑、人才需求苛刻,地质行业的冬天已然来临。[5]2013年之后,本硕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地质类专业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虽然我国地质行业进入了痛苦的转型期,但是资源市场的总体是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如何培养适应当代地质行业人才需求的地质类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
为应对当前地质行业形势,有些高校已经有所举措,国内陆续有高校按地质大类进行本科招生。[6]地质大类招生弱化专业的界限,以厚基础、宽口径、增强适应性为指导思想,是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1 传统基础地质课程实践教学
高校地质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地矿勘探、资源评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7]地质工作离不开野外的调查和研究,野外实践工作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从野外获取到第一手地质资料,才能开展有效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正确的研究成果。[8]因此,实践教学是地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由于地质类专业实践性强,开展实践教学需要的条件较高,大多数高校地质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传统地质类人才培养过程(图1)由两大主体承担,一部分為高等院校,一部分为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对于地质类学生的培养计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理论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对本专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不了解,到系统理论、专业理论、研究方法、推理思维不断加深的学习过程,主要设置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填图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内容,以野外和实习基地为主要实践场所。实验课程设置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往往不能与理论课讲授进度同步;课程设计一般在课程学习完成后的1~2周,教师很难把握恰当的任务量,经常有学生反映感觉任务完不成,干脆放弃尝试,一味等待学霸同学;认识实习、填图实习和生产实习三者缺乏前后衔接的连贯性,通常学生在还不明目的的情况下,就结束了实习环节,实习报告和总结潦草了事。毕业设计环节是教师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或在研项目,拟定论文题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实习(野外)及论文撰写工作,该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毕业实习主要在实习基地或项目研究区完成,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有些年轻教师由于缺乏科研项目支撑,给学生设定的论文题目与毕业实习关联不大,导致二者脱节。毕业生进入到用人单位一般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涉及内容主要是单位发展历史、主营方向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对于专业技能的再培养少之又少;短暂的岗前培训后,直接进入项目进行现场实践,此时毕业生多感到力不从心,盲目的恶补专业知识;有些业绩突出的骨干人才,还有由单位委培进行继续教育的机会,不过多是非脱产的形式,含金量并不高。
另外,地质用人单位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地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很快能够负责实际工作和任务,不愿承担更多后续锻炼和实训的职责。而高等院校由于实习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程度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客观上形成了高校地质类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错位。endprint
2 地质大类招生下的改革举措
大类招生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需求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要求的招生革新。地质大类招生是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高考填报志愿,学生入校后经过1~2学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在地质大类招生背景下,为了使学生对地质类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野外实践和工作能力,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地质人才,实现地质行业的再发展。针对传统基础地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高校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教材及时更新。学校应当及时根据培养计划更新授课教材,已匹配地质大类培养模式的需求。任课教师在甄选教材时,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的专业化程度,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课程计划中明确重点、难点、侧重点。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适应新的培养模式教材,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从而弥补教材知识陈旧的不足,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2)实验类型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入一些地质类新型设备,尽量保证充足的设备台套数;利用现有资源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真正融入实验课堂,在实验操作中体验探索地球的乐趣;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地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内实验教学安排一定要注重与理论课程的衔接,有效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3)建立实践基地。将本科阶段的认识实习、填图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实践教学一体化,使地质类学生在大学阶段独立完成一项 “地质大作业”,要求上述三者时间安排合理,前后衔接得当,内容及场所可行。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可以在该基地完成大部分实践教学任务,从而更好更快地融入生产实际。
(4)重塑地质精神。地质类专业学生普遍对专业发展方向认识不足,缺乏艰苦朴素的地质精神,以“奉献为荣”的行业价值取向与人们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行业要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无疑给“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造成了困惑。建议重塑地质专业精神,开设一些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培养艰苦朴素精神为辅的地质专业认知课程。
(5)跟踪反馈机制。根据地质教育的特殊性,站在整个地质类专业的高度,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有效联系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能够有效征求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这些调研与评估信息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3 结语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质行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质类高校在探索本科教育改革的同时,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地质类专业的优势与特色,重视基础地质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通过及时更新授课教材,开设综合性实验,建立一體化实践教学基地,重塑地质精神等措施,健全和完善地质大类招生背景下的基础地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地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先富.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238-241.
[2] 周鼎武,赖绍聪,张成立,等.地质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6(4):47-53.
[3] 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32-135.
[4] 唐辉明,夏庆霖,贾洪彪,等.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4(12):6-13.
[5] 张举钢,王滨.地质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地质学,2013(2):13-15.
[6] 曾勇.地质类专业“分段式综合型”教学方法初探[J].大学教学,2008(12):26-28.
[7] 赵鹏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地质教育新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7.
[8] 张庆辉,程莉,朱晋等.“地质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88-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