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018-01-25 01:23彭国荣
科教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彭国荣

摘 要 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本文从问题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的区别、特点及在民族预科教学中的意义进行论述。最后总结了在问题导向教学在民族预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体系。

关键词 问题导向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42

Abstract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help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in the national preparatory teaching.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system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preparatory classes.

Keywords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quality; classroom teaching

1 问题导向教学的内涵

从问题作用的角度看,问题是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起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搜集、整理、研究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这个过程伴随着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分析和研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1]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设计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进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开发学生的潜能和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深入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2]

2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方法的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集中听课的方式进行,知识和技能主要从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问题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2)教学评价的区别。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是静态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更注重学生学习结果;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进行评价,不仅仅是注重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多少,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的评价,是动态性评价。

3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

(1)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来组织教学。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以解决问题为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以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首先提出与学生相关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明确问题,并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进行研究,整个过程中问题始终是推动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以问题为核心,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隐含在问题里的新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所以问题是学习知识的载体。

(2)问题导向教学是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是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或拟真实性的问题来展开学习,让生活与学习互通。学生被引入问题情境并被赋予某种角色肩负着解决问题的某种角色的任务、职责。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因此问题导向教学是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学。

(3)问题导向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再生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经过分析问题、论证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过程,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并论证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到不同的问题或者出现新的问题,有些问题为今后新的教学活动提供铺垫。问题导向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探索,从而使问题导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具备了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特征。问题导向教学走进了各种生活场景,运用实际问题,使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和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问题导向教学教学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4 问题导向教学在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培養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吸引学生去不断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吸引着学生继续学习探究,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激情和责任感。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就感与快乐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因为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学生赋予角色的真实性和责任性以及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挑战性等都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现、思考、运用及理解新知识,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解决问题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在问题导向教学中传授知识不同于单纯的文字符号,而是学生通过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发现、加工、提取、掌握知识,是在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endprint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问题导向教学中可以假设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要先正确理解问题和准确表述问题,结合问题和所学知识,明确问题的目的和实际用途,提出与知识相关的有效、较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问题的复杂性迫使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学生通过分析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增强,而不是单纯地解决问题。问题导向教学没有统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搜集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撑材料,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鼓励学生求同存异,问题导向教学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导向教学中的问题源于实际情境,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美国著名数学家杜威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形。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明白为何要学习这些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手脑并用,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5 问题导向教学在民族预科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体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实行问题导向教学主要以三大阶段、五个环节和九个步骤构成(见图1),每个教学环节都围绕问题的设置与实施,在问题的驱动下,以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能力的转变为目的。

教学前阶段:(1)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学背景与意图,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2)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便于提出与学生实际背景相符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3)创设问题。根据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阶段:(4)汇谈诊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把问题进行具体化细化,让学生理解问题。(5)专题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经过讲座学习、现场学习、搜集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6)研讨分析。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探索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7)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现、提取、构建新知识,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教学后阶段:(8)教学评估。这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也是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满意度调查。也可以在学生后续学习中进行跟踪调查。(9)教学反思。反思的过程是自我学习创新构建的过程,是对已解决问题的分析、体會及方法的总结过程。总结出正确的方式方法,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式,提升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111):问题导向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秀玉,常波.教育实习的认识论分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46.

[3] 任友群,朱广艳.有意义的学习源自问题解决——戴维·乔纳森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