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1-25 18:41曾艾兰
南方农村 2017年6期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曾艾兰

摘 要:农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田园综合体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农业园区,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实现传统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统计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各地区典型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介绍了广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使其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6-0033-04

一、前言

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1]。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休闲农业建设在各地兴起,它是通过结合农业和旅游业来共同实现第一、第三产业的新型生产经营形态。田园综合体是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将现代农业原有的产业链进行拓展,实现乡村、城镇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被认为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2]。

广东省作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其发展面临很多机遇与挑战。广东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土地资源相对有限,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十分不易,必须在充分发挥广东丰富的自然资源、林地资源、物种资源、区位优势和先进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属于我省的高水平农业之路[3]。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研、归纳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广东农业的实际情况,对发展广东田园综合体做了一定研究,旨在为广东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二、田园综合体成功案例分析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中国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无锡田园东方”、“多利成都农庄”、“浙江嵊州蓝城农庄小镇”、“河北邢台嘉年华乐园”和“河北省满族自治县农业迪斯尼”是目前全国较为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是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其最大的特点是田园东方与无锡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5];“蓝城农庄小镇”是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但其企業化的运作模式,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园区的执行效率、展示效果和运行效益;“嘉年华乐园”展现了不同地域的农艺景观,同时提供了一个亲近农业科技的大平台,农业中蕴含科技、文化创意等理念,独具特色。同时南和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了建设农业嘉年华、园艺实验站及万亩经济综合体合作意向,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农业迪士尼”项目地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自然环境基底好,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迪士尼是以科技农业发展和本土农耕文化为素材,以迪士尼娱乐精神为载体的一种农业科技娱乐互动体验模式。

目前,“成都多利农庄”综合体的经营模式较为成熟,其2016年销售额突破5个亿,2017年有望突破10个亿。多利农庄联合中国平安集团,有效解决了都市现代农业投资与运营的难题;其次,将LUX度假酒店(该集团是全球著名的乡村酒店管理公司)引入乡村,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第三,技术保障。多利农庄联合中国农科院、上海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四川农业大学组建“都市农业科创中心”,为入驻园区的农业创业者以及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

三、广东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

自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同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广东、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作为首批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根据前期调研及分析结果报告显示,广东省作为首批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具体情况如下: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庄,并逐渐向产业化推进,已具备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基础。如: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的四季绿现代农业园,融合了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乡村休闲等不同,截至2016年底,该园区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同时,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通过村企共建模式,综合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村。目前,惠州市从事乡村旅游的农家乐和农场超过2万家[4]。

珠海市把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之一。如珠海市斗门区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凸显主题、彰显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如:花海特色观光、四季庄园、自然生态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主题度假区、科学体验馆和白鹭岛生态湿地等相互交融。当地人民通过土地租赁、土地流转、直接就业、村民集体分红、商业经营、土特产经营以及房屋资产增值等带来多重收入。

河源市东源县灯塔盆地作为广东省的粮食主产区,为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提供农产品,具有典型的珠三角都市农业特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累计共有23万余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占据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的17%,并且返乡创业农民工人均收入高达13800元。农民返乡创业大多数是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依托河源农村的绿水青山、田园风貌、乡土风情、特色农业产业及农副产品等综合资源,大力推进河源东源县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步伐。

此外,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江门市蓬莱区杜阮凉瓜小镇、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镇等地区都已形成田园综合体的初级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广东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常见问题,结合广东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现状以及浙江、河北等地的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的问题如下:第一,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建设规划;第二,配套服务性组织机构以及支持政策欠缺;第三,田园综合体蕴含的文化内涵亦有待进一步提炼和发掘。endprint

(一)运营管理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为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利益,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民或由农民组成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开发形成的。而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发展时间段、人才力量储备不足且结构单一等问题。据实地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设立时有规范的《章程》、明确的分工和完善机制,但是由于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不高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其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甚有某些合作社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国家资金补助,成为了“空壳合作社”。

(二)缺乏系统、创新的运行机制

由于广东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相关部门在其运行方面缺乏经验,很难给予适当的引导,很有可能会导致综合体建立的运营方案不适应市场经济[6],主要表现在:第一,绝大多数的田园综合体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意图来建立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主要由当地政府主观操作,因此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影响生产及经营管理;第二,投资主体和收益地位不明晰,降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理想;第三,与市场对接不够紧密,不利于自身产品的发展。

(三)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全省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比例较低,目前全省只建立了一支田园综合体专家服务团队,但由于资金、机制等问题,该专家队伍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缺乏,导致技术服务不够系统;二是教育、科技与经济联系不紧密,导致田园综合体的环节无法正确对接;三是在引进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方案,因而综合体难以形成高新科技转化生产力的孵化器。

(四)产业发展特色不够鲜明

广东省很大部分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当地经济、市场、文化底蕴、农业农村发展结合不紧密,甚至脱节。由于资金投入、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不同,各市、县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应有所区别,但从总体来看,不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当家产品以及名、优、珍、稀等品种,难以取得显著效益。

五、发展对策

(一)规划先行,分布实施

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方面通过规划来确定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风貌特征和实际内涵等,形成顶层设计和建设大纲;另一方面是把规划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各个细则与实施措施都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和限制。第一,熟悉农业政策及当地农业情况。如农业风貌、特色、地理环境、主导农业品种以及相关农业技术等,结合当地农业政策,做好风险评估及效益分析;第二,合理进行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建设一般包括农业生产区、农事体验区、休闲区、观赏区以及生活服务区等。每个分区不是独立地存在,而是不同分区间的完美衔接,同时注重突出当地的农业特色,通过创意设计将各种元素高度融合,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以市场为主导,完善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不论是政府还是投资者,都要审慎地对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建立可持续的运行管理模式。田园综合体要实现规划目标,不但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而且还应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探索创新,不应再依赖当地政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应注重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及管理手段,充分尊重农民合作社、投资者甚至一线生产工人的利益诉求,建立责权利分配机制,形成利益捆绑,打造品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优势竞争力。

田园综合体涉及三产产业融合,领域跨度较大,在不同领域都有较强的技术需求,也需要不同的运营模式。建议田园综合体的组织管理方建立平台式运作模式,树立服务意识,筑巢引凤,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块引进专业技术、运营团队,最大限度提升综合体的运营效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技依托,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

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进程中应高度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改良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田园综合体应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技术与新型业务模式的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其最大特点是以科技为先导和依托,而科研院校是农业高新技术的主要来源,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广东省在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时,应注重加强技术力量的组织整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科技合作關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7]。主要依托单位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广大农民充分参与其中并受益。依靠并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举措。第一,强化新农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包括三类: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以及专业服务型,应根据这三类职业农民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课程培训;第二,建立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制度,同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彰显特色,突出农业主线,促进全产业链融合

不同的田园综合体构建应具有不同特点,以彰显特色。对于特色的设计和打造,可以围绕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融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事体验、休闲观赏以及生活服务等内容完美地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田园综合体作为新生事物,广东还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大部分原因是在产业选择上重复,不能体现田园综合体的个性特色。广东现用的特色优势产业颇多,例如:梅州金柚、珠海水产、佛山花卉、潮州茶叶、徐闻菠萝、中山苗木、英德红茶等都是地区优势产业,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文化底蕴、历史大事件及人文景观等,构建别有特色的田园综合体。endprint

(六)扩大外向度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个成功的田园综合体不仅需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也应该开展外向型农业发展。第一,通过独特的地域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机制创新吸引外商投资;第二,邀请国内外权威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中西结合进行创意设计,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借鉴荷兰等先进国家或地区在都市农业的发展[8],争取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单纯追求物质享受转向物质和精神文明协同追求,由传统注重物质数量转向更看重产品质量,从考虑当前利益为主转向绿色、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我国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但多年来我省第一产业发展相对较为薄弱,可发展空间还非常大。同时,受城市、工业“三废”不当排放,以及农药、化肥残留污染等因素困扰, 广东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威胁,影响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与实施是作为现代农业和大旅游业的有益补充,关系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切实利益。首先体现了各个产业渗透、融合发展的新思维,集农业生产、农事技术、农耕活动、休闲度假、建筑艺术、规划设计于一体,有效拓展现代农业原有传统模式。其次,田园综合体通过产业和文化的联姻,为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因此,加强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制定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解决人们融资难、技术缺乏等问题;第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现代化农业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陳婧.田园综合体打造三产融合升级版[N].中国经济时报,2017-06-08.

[2]杨礼宪.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3):27-28.

[3]汤琼.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广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南方农村,2011(01):9-13.

[4]邓冰莹,袁畅.惠州山水将催生田园综合体[N].惠州日报,2017-03-27.

[5]袁小乔.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6]肖若谷.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

[7]黄修杰,史亮亮,黄丽芸,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247-249.

[8]张玉坤,陈贞妍.基于都市农业概念下的城郊住区规划模式探讨——以荷兰阿尔梅勒农业发展项目(Agromere)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412-416.

(责任编辑:罗湘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田园综合体”拿地攻略
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