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创建工作成效和发展对策

2018-01-25 18:38刘夏平何新赵程
南方农村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产高效发展对策水稻

刘夏平+何新+赵程

摘 要: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兴宁市近年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创建工作成效,同时指出并分析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兴宁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全覆盖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该地区超级杂交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兴宁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7)06-0014-03

粮安天下,“保障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但是,随着人口的大幅增多和对粮食需求的急剧增长,使得粮食生产中出现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在不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地资源贫瘠,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约束加剧的同时,也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价格却相对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逐渐下降,直接影响了主粮安全[1]。因此,广东省兴宁市自2011年起全面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攻关示范工程,致力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做到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提升、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一、兴宁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情况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稻生产

一直以来,兴宁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并将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依靠政策与科技的双重保障力量,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促进兴宁全市粮食产业的持续增产、增效,保证了粮食的生产安全与有效供给。自2011-2016年,兴宁市连续六年承担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项目,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区等建设,全面带动了全市粮食产业的发展。201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2011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油糖高产创建先进单位”[2]。

(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单产水平高

兴宁市内地质地貌、气候、地力等条件较好,粮食产区生态环境良好,水利灌溉条件较好,有较大较多的连片生产面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为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9.02万亩,总产35.12万吨,比增3.5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65.38万亩,总产29.96万吨,比增4.91%。全市近五年水稻播种面积均达65万亩以上,近五年水稻平均单产达到440公斤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5年广东省水稻平均亩产384公斤)。2015年兴宁市产出商品粮16.32万吨,具有一定的商品粮调出能力[3]。

(三)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显著

兴宁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显著,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项目示范基地设在刁坊镇、福兴镇、新陂镇、龙田镇、大坪镇、坭陂镇、黄陂镇,宁中、径南等多个镇区,并建立了百亩核心方32个,面积共4540亩,千亩示范片20个,面积共33600亩,万亩示范区20个,面积共207396亩。2015年,广东省农业厅在兴宁市启动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攻关”项目。2016年11月,“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产高效攻关模式”示范现场测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该项目属于袁隆平科研团队第五代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研究项目,也是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兴宁作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地,将为全市粮食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

(四)水稻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兴宁市每年投入4000-5000万元,重点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建设了一批永久性水利工程,治理了一批中低产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全市水稻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水稻机耕率达89.3%、机插率15.3%、机收率81.3%,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7%。

(五)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健全

全市已成立了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兴宁市农机协会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手等自发组织而成,拥有会员120多人,拥有机耕、机插及机收45台(套),为推动梅州市乃至粤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六)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兴宁市已培育了涉及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82家,其中省级10家,梅州市级36家,兴宁市级3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67家,其中有7家部级示范社,20家省级示范社。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

(七)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农科网络健全,队伍稳定,17个镇3个街道设有农技站,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较合理;各村委会亦建立了农技服务站,为开展科学种粮,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此外,已长期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助推兴宁市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兴宁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過兴宁市实施水稻增产模式攻关试验两年的实践来看,虽取得了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淤塞严重,中低产田改造、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覆盖率有待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受灾害气候和病虫害威胁的程度较大。2017年1-10月,全市农业受灾面积近万亩、成灾0.3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20万元,进一步显现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endprint

(二)农民土地规模小、经营分散

农民土地规模小、经营分散,农业专业化水平偏低,无法获得规模化的生产收益,限制了广大农民在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集约使用农业投入品、采购新装备、获得新技术等方面的渴望[4]。同时,因土地较分散,流转较困难,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不到1/3,导致大面积连片机械化作业较难进行,加之机耕动力不足,农业机械装备落后,水稻产业规模化、全程机械化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三)种粮农民技术素质不高

由于農村青壮年外出人口多,高素质人员大多从事二、三产业,造成从事农业的人员素质不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妇女化和低文化的发展趋势,远不能适应快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给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项目各项措施的落实带来一定影响。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一方面全市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缺乏,稻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低下,现有粮食加工企业均以粮食收购、初加工为主,农业科技经费和技术的投入偏低[5];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大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还比较小,经济实力有限,仍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示范推广作用,辐射带动能力不显著,带动农户数仍不到全市农村总户数的70%。

三、兴宁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全覆盖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

为快速有序推进兴宁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全覆盖,提高全市水稻产业管理力度和综合水平,成立全市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创建推广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部署各项工作,同时成立集成创建专家组,统筹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专业指导、科技培训和测产验收等工作。积极响应农业部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号召,争取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集成推广经费,加大推广力度;对做出较突出成效的企业、合作社及先进个人等进行宣传表扬和适当奖励,充分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实行政府领导挂点、农业局领导包点、技术干部蹲点、行政督办、专家和村技术责任人实行分村包片督导制度,加强对示范区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片、到户、到田。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养

加强产学研推合作,与省内外高等农业学校、科研院所、省市技术推广总站等相关领域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专门的技术人才队伍,对相关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等开展系统的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量化任务指标,对农民开展全程技术指导,组织全市农技人员与农民结成科技服务“一对一”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入村入户培训,切实做到农技人员到村、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推广成效[6]。通过专家指导和系列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农技员和农民的栽培技术水平,对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按照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的要求推进,强化分类指导和全方位技术服务意识,帮助农户掌握和应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目标的尽早实现。

(三)加快土地流转,创新激励机制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兴宁市的土地流转模式,以转包、出租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经营使用权的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实现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民经济效益创造基础条件。实施激励机制,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竞赛活动,调动技术指导员主观能动性和激励农民种好田、争创高产积极性,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实施,确保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全覆盖目标的实现。在全市各高产示范镇,根据自测情况和年度评价结果,向农业局提出验收申请后,按验收产量从高到低评定一、二、三等奖,对种粮高产能手设立创高产奖,提高广大农户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的积极性。

(四)强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走“品牌影响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水稻生产品牌化、现代化、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企业与农民共赢、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创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民”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农户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难题,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实现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带动辐射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加强农业信贷等相关关部门的配合,大力提供粮食购销企业所需的资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其资金链的有效流转,不断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龙头带动作用,增强新型经营主体活力和综合实力。

(五)规范标牌标语,加强宣传引导

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做好示范标示牌,每个万亩示范区树立一个标示牌:标明区域范围、面积规模、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工作责任人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并可营造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社会舆论氛围。按照“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档归案,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集成创建工作档案,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项目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宣传引导,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方式,积极开展稻米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品牌认证、包装以及展销会、多种新媒体等打造立体品牌推广模式,进一步提高兴宁稻米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谢春玲.南陵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08):20-22.

[2]黄琼,黄洪辉.兴宁市超级杂交稻的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06):116-117.

[3]曾红,曾利玲,黄玩辉.兴宁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138-139.

[4]梁俊芬,林伟君,方伟,等.广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点与策略选择[J].南方农村,2014(02):20-24.

[5]叶良.兴宁市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8):325-326.

[6]初丽红.寒地水稻增产模式攻关总结[J].现代农业,2015(06):41-42.

(责任编辑:陈 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高效发展对策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