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能力在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间的调节作用

2018-01-25 00:43:07
关键词:自控力学业成绩自控

田 月 明

(太原工业学院 心理咨询中心,太原 030008)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的学业倦怠现象正在呈现普遍化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业倦怠引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社会性机能失调,[1]不良行为,[2]还会导致学业成绩低下及厌学现象。[3]已经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关联,即自控能力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要明显优于自控能力得分较低者。[4][5]自控能力是指个体主动地控制不合理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以使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及外显行为能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并有助于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心理机能。[6]自控能力的高低与目标达成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水平的自控能力能够克服或减轻消极影响,而低水平的自控能力不仅无法克服,甚至还会加强消极影响。具体到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我们有理由推断,自控能力因其水平高低的不同而可能作为一个中间变量改变着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为此,本研究拟以特质性自控为主要考察对象,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以上推论进行分析探讨。

本研究选取三所地方性大学一二年级学生492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中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被试及无效问卷后,共收集到416组有效数据(男141,女275)。调查参加者的平均年龄 18.93岁,标准差为1.02。

根据连榕等人[4]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共计35个题项。所有的题项均为5点计分,范围从“0=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所得分数越高,则表示学业倦怠情况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69。特质性自控量表是根据Tangney ,Baumeister & Boone[2]编制的量表进行的修订,包括任务表现、冲动控制、调节、对人关系、道德情感和相关人格特征6个维度,共计36个题项。所有的题项均为5点计分,范围从“0=从不”到“5=总是如此”,所得分数越高,则特质性自控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4。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将每位调查参加者的上一学期各科期末考试成绩转化为T分数,并求出平均值,以此作为其学业成绩评价分值。如果期末考试有缺考情况,则该名参加者被视为不符合本研究标准者,概不作后续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回答调查问卷时,均采用匿名作答的方式。在进行之后的统计分析前,将先对数据进行Harman 单因子主成分分析,以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变异。检验结果显示首个单因子的变异解释率并未超过40%,所以不需要考虑由于共同方法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对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和学业成绩三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与学业倦怠和特质性自控之间相关系数(表1)。

表1 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N=416)

注:*P<0.05,**P<0.01,下同。

首先,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得分与学业成绩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r =-0.33,P<0.01; r=-0.38,P<0.01; r=-0.23, P<0.05。结果表明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其次,特质性自控与学业成绩间存在着相关性,r =-0.36,P<0.01。结果显示特质性自控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以上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即,学业倦怠水平较高时,学业成绩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当特质性自控得分较高时,学业成绩的得分也会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得分与特质性自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 =-0.21,P<0.05; r=-0.25,P<0.01; r=-0.28,P<0.01。同时,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由此可知,两者间的关系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将学业倦怠中情绪低落这一维度作为非认知因素对学业成绩具有相当的影响,这也反映了学业成绩的优劣并不仅仅只取决于智力等认知因素,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良性交互形成的结果。

二、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与学业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特质性自控在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过程中是否起到了调节作用,分别设立两个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1中将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学业倦怠和特质性自控作为自变量同时进入模型,检验这两个自变量的主效应是否明显;模型2中将学业倦怠和特质性自控的交互项作为第三个自变量,检验此交互效应是否显著。为避免模型过于复杂以及可能存在的共线性问题,将学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得分相加,合并为一个变量得分。

如表2所示,在模型1中,学业倦怠和特质性自控对学业成绩的主效应均显著,β=-0.25,P<0.1;β=0.27,P<0.01。在模型2中,加入学业倦怠与特质性自控的交互项后,在控制了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的主效应之后,交互效应仍然显著,β=0.18,P<0.05。结果表明特质性自控能力在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表2 学业倦怠、特质性自控和学业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N=416)

三、特质性自控对学业倦怠和学业成绩影响的调节作用

为了进一步分析特质性自控对学业倦怠和学业成绩影响的调节作用,依据特质性自控的得分情况,将其分为高水平组(平均数+1.5标准差)、中等水平组(平均数±0.5标准差)和低水平组(平均数-1.5标准差),再分别分析不同组别条件下,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当学业倦怠水平较低时,特质性自控不同水平组的学业成绩得分相对接近,并没有明显差距。但随着学业倦怠情况发生变化,特质性自控的不同条件组开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水平组在学业倦怠的水平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学业成绩的波动情况较小,与之相反,低水平组的学业则明显下降,而中等水平组的变化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可以认为,个体在实现提高学业成绩而试图对学业倦怠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所具有的自控能力高低的调节。高水平的自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低水平的自控能力则不能阻止甚至加剧了这一影响。虽然已有先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对两者间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探讨较少。本研究的结果指出了特质性自控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特质性自控能力越强,对学生学业倦怠的消极影响的减缓作用越强。对本研究结果的解释还可以从自控力资源的有限性进行分析: 人们的自控力资源是有限的,在面对需要使用自控力的活动或任务时,必然消耗自控力资源,随着任务数量和难度的增加,自控力资源的消耗也更加严重。因此,在参与一项自控任务之后,消耗了相当的自控力资源,因而导致可供之后自控任务完成时可使用的资源减少,势必会影响个体的表现。这一推论也得到了一些自控力理论的支持[5][7]。具体到本研究中,可以推测在应对学业倦怠带来的负面作用消耗了相同的心理资源之后,特质性自控能力强者相对于弱者而言,所剩余的心理资源更多,这意味着可以在之后的学业学习中支配与使用更多的心理资源。而用于学业学习的心理资源的多寡也最终导致了特质性自控能力高水平者比低水平者的学业成绩更好一些。但也应该注意到,不论是特质性自控能力水平高或者低,都不能改变学业倦怠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的趋势。

图1不同特质性自控组别条件下学业倦怠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

首先,本研究的被试数量相对较少,取样过程中地域性特点明显。其次,最近的研究进一步依据自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特质性自控(Dispositional self-control)和情景性自控(State self-control)两类。前者更具人格特点,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特质性自控与临床心理、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关联[2][5]。而后者则会随着情景的不同而变化,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一些研究探讨了社会环境因素对情景自控力的影响,比如对他人的评价等[8]。本研究依据研究目的选择以特质性自控力为研究对象,由此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否在情景性自控中也能得到重现,需要作为未来的课题进一步分析检验。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同时考虑两种特点和机制不同的自控力,通过实证性研究考察两者间的异同与关联,将对深入了解自控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孙爱玲.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7,(10).

[2] Tangney RF, Baumeister AL, Boone. High self-control predicts good adjustment, less pathology, better grades, and interpersonal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4,(72).

[3] 刘成伟,李科生,陈坤华,等.大学生自尊、自我控制与自主学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

[4]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5] Baumeister RF, Gailliot M, DeWall CN, et al. Self-regulation and personality: How interventions increase regulatory success, and how deple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traits on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6,(74).

[6] 黎建斌,聂衍刚,曾敏霞,等.自我控制失败的心理因素、神经表达及交互作用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7] Muraven MR, Baumeister RF. Self-regulation and deple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Does self-control resemble a muscl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0,(126).

[8] Van Dellen MR, Hoyle RH. Regulatory accessibility and social influences on state self-control.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0,(36).

猜你喜欢
自控力学业成绩自控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7:16
11招,提升自控力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6:32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成功来自于自控
学生天地(2020年8期)2020-08-25 09:11:34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科教新报(2020年1期)2020-02-14 05:57:55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探索科学(2017年2期)2017-03-07 08:26:59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自控力培养探究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