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平,苏 婷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萨丕尔认为,语言和文化一样,是不能孤立存在的,语言之间,文化之间,必然会相互接触,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外来语的产生。[1]从历史上看,汉语有三次吸收外来语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汉唐通西域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从西域吸收了“葡萄”“骆驼”等外来语;从佛教吸收了“世界”“庄严”“结果”“现在”“圆满”等外来语。第二次高潮是鸦片战争之后,从英语中吸收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词;从日语中吸收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方针、政策等词。这两次高潮中汉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主要是音译和意译,而且这些外来语都经过一定程度的汉化,变成方块字并融入到汉语系统中。第三次高潮正在进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前所未有地打开国门,中外交流迅速发展,大量英语涌入汉语之中。较前两次高潮不同的是,第三次高潮中吸收的英语没有完全被汉化,从而出现了大量英语零翻译,即直接与汉语夹杂使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态度不一。有些学者认为英语的大量植入破坏了汉语的规范,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性。[2]有些学者却主张英文的使用更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并且可以为汉语注入新的活力。[3][4][5]还有些学者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语言的使用应该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选择。[6 ][7]站在维护汉语健康发展的高度,国家相关部门于2010年底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对汉英混杂现象进行规范。例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中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词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距该政策颁布六年多之后,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国内中文报刊中汉英混杂现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英语对汉语产生的影响。
本文以《羊城晚报》中的汉英混用现象为例研究。该报刊自创刊以来一直以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其发行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研究性。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选取相结合的方法,从2015年的《羊城晚报》中按月分层,每月随机选取一天的报纸,一共选取了12张报纸作为语料来源。为了方便比较,本文只选取该报刊中比较固定的几个版面,如要闻、财经、体育、娱乐、旅游、家具等版面。笔者把选取的12张报纸转换为文本格式,利用软件EditPad Pro找出汉语文本中夹杂使用的所有英文,然后针对收集到的这些外国语言文字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对汉英混用现象数量的统计以其中的外语为单位,在文中称为外来语。这里的外来语主要包括拉丁字母、外语单词、短语及句子。
在收集的12张报纸中一共出现了484个外来语,而且这些外来语一共出现了745次。通过对这些外来语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它们绝大部分来自英语,有极少数来自德语,法语和日语,如:Gesellschaft für Konsumforschu、 Commission de Surveillance du Saluzzi、卡啦OK。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英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混用。笔者将从这些外来语出现的频率、形式、 内容,以及有无对应汉语翻译等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外来语的频率分析
如表1所示,《羊城晚报》平均每天出现54个外来语,一共有112频次。然而,每天出现的外来语受当天报道内容及篇幅的影响,其数量是不固定的。
表1 外来语词频统计
(二)外来语的形式分析
笔者把这些外来语按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字母缩写、单词、短语和句子。其中,字母缩写包括外文词首字母缩略词(GDP)、字母+汉语语素(T恤)、汉语语素+字母(甲A)、数字+字母(3D)、字母+数字(F1)和汉语拼音(Ta)。单词指一个英文词,短语指两个及以上单词组成的结构,句子指一个符合英语语法的完整的语义结构。统计发现,该报刊出现的外来语中字母缩写最多,占58.1%。单词次之,占23.1%,短语占18.6%,句子占0.2%。总体上,该报刊中夹杂使用的外来语通常以字母缩写、单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句子比较少。本次收集的语料中只出现了一个英文句子“I love you so much”,这是报道球迷对网球运动员小德的欢呼,该报道直接引用受访者的原话,体现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三)外来语的内容分析
随着中外交流越来越密切,外来语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这在报纸中也得到了体现,任何领域的中文报道都会出现外来语与汉语夹杂使用的现象,下面笔者将该报中出现的外来语按领域来进行分类统计:
表2 外来语内容领域统计
如表2所示,本研究将收集到的外来语分为六个领域,其中经济科技领域的外来语使用最多,包括经济科技方面的术语,产品、公司组织等名称,如IMF、A股、SUV、B2C、GPS、3D、LED、iOS、CPU、OPPO等。这与西方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技密切相关,国内在该领域向西方学习的比较多,与之伴随的是该领域大量外来语的涌入;休闲娱乐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词汇,时尚界的品牌名称,以及娱乐界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活动等表达,如SPA、DIY、VIP、YouTube、DVD、Fire Work、Show Your Love、PUMA等。外来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国外影视作品、娱乐方式以及各种时尚品牌;其他领域包括人名、表示等级顺序的字母、网址、车牌号等,如U形、A-lin、Dirk、A组、V类、T台等,这类词之所以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报纸中出现了许多外国人名,甚至很多中国人也使用英文名字。此外,英文字母有着天然的表示等级顺序及象形的优势。体育竞技领域的外来语主要包括体育竞赛名称、组织名称、运动员名称,以及体育领域的一些术语,如NBA、VS、CCTV5、WTA、FIFA、C罗、OB、KO等;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外来语,如PPT、AP美式高中、培生集团LEL、MBA等;环境资源领域出现的外来语,如PH2.5、U-PVC、LNG、APEC蓝等;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外来语,如CT、H7N9、DNA、ECMO等。
(四)外来语的汉语翻译分析
笔者还统计了这些外来语有无对应的汉语翻译,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排除掉4个特例,即“当时一位小姑娘朝着小德喊:I love you so much!(我好爱你哦!)”、“无论我去哪里,我都会用尽全力呐喊Hala Madrid (加油,马德里)!”、“证书上的 ‘Synthetic Emerald’ 其实是‘合成祖母绿’”、“包装常带有‘Fully Cooked, Frozen at Sea’”,这些特例是引用被访者的原话,或者是证书上印有的文字,直接使用原文使报道具有说服力,因此笔者不讨论这些特例的翻译。研究发现,除去4个特例,44.2%的外来语有对应的汉语翻译,55%的外来语没有。或者说翻译工作者还没来得及对其进行翻译,它们就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肆意地与汉语夹杂使用,这一方面是因为新事物被引进,汉语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新事物新概念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翻译工作的不足。
如上所述,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后,《羊城晚报》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汉英混用现象。这些外来语以字母缩写、单词和短语为主,而且多为经济科技领域的外来语。另外,大约一半的外来语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汉语翻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间的交流更加紧密,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进,汉语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这些新事物的传播速度,因此借用外来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笔者认为,外来语应该经过汉化后再被使用,最好的汉化方式是意译,如果意译不能满足需要,也可以选择音译或音译加意译等方式。
当然,还有一半的外来语有其对应的汉语翻译,然而撰稿人不选择汉语表达,而直接使用外来语。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英语自身的优势:简洁、醒目、英文字母天然的顺序性和象形性;其二,人们求新、求异、求简的心理作用;其三,英语以英美等国的经济文化优势为依托。
综上,报刊作为一种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媒介,其语言使用会对读者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媒体工作者不应该单纯求新、求异、求简,而应该遵循国家相关规定,规范使用语言,尽量避免汉英混用,为大众使用语言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一,严格报刊语言审核。相关部门应该严格对待报刊语言的审核,对其中不规范的汉英混用进行修正,例如像“D不D”“How完”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应该严格禁止。具体来说,尽量使用汉语翻译,如果必须使用外来语,应该在外来语首次出现时,以括号的形式提供它的汉语翻译。
第二,加强外来语翻译工作。报纸中使用外来语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应的汉语翻译,因此,我们应该成立专门的外来语翻译小组,在外来语进入之处,及时提供合适的汉译并加以推广。
第三,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语言素养和汉语传承意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撰稿人希望求新、求异,对英语外来语有着偏好,忽视了汉语的保护和发扬。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些人员的入职培训或在职后培训中,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第四,汉英混用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有选择和使用语言的权利,日常生活中的汉英混用是无法制止的。但是,在代表政府声音的新闻领域,我们应该规范使用语言,因为媒体语言对大众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规范的语言使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汉语、汉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Spair, 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2] 傅振国.英语蚂蚁在汉语长堤上打洞[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3] 苏培成.以开放心态看待《现汉》收录字母词[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2).
[4] 曹学林.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J].语文建设,2000,(7).
[5] 刘涌泉.汉语拼音字母词全球化[J].中国语文,2013,(1).
[6] 张仰奋.字母词在汉语中流行的根据及存在的问题[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2008,(2).
[7] 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