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乐
(秦皇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小,人事档案管理相对简单,通过手动整理即可完成,档案管理的作用较为有限,档案管理的所有权归单位。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档案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制经济占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有经济的占比降幅较为明显,集体经济、私有经济的成分逐渐增多,员工的流动性相比以前逐渐增多,人事档案管理变得愈加复杂,仅依靠手工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档案管理的所有权发生改变,人事档案资料使用的不便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下,档案管理模式须顺势而行,方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为经济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以往,由于经济成分较为单一,工资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大部分人的收入相对平等,人们并没有感受到不公平,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差,当时对档案管理并非十分迫切。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成分构成的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收入也较以往多样,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愈来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体制内的员工时有辞职下海经商,事业单位员工队伍的流动日渐增多,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须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规范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的异地检索审核。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员工的离职、异地升迁、跳槽等也要求档案管理更加便捷、省心,他们迫切希望事业单位能够积极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并共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果,实现档案管理问题的一站式解决。
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业单位只有以创新作为档案管理的驱动战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管理的共享需求。在事业单位的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部门仅仅是一个对档案材料保管的部门,纸质档案是当时档案材料的主要类型,然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类型也在日趋丰富,比如有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类型,但是电子档案是主要的档案类型,传统的纸质档案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此事业单位只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才能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公众对档案管理的需求。
传统档案管理分为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四个阶段。在档案资料保存前,先要对档案材料的价值进行研判,再结合档案管理制度和价值水平,确定档案材料的保存年限和手段,此时才正式进入档案材料的保管阶段,只有客户提出服务要求才进入利用环节,而在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传统的管理流程已被彻底颠覆,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必难以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在云技术和大数据不断普及的当下,不能被动等待客户提出要求才去满足,而是要主动挖掘客户的需求及档案的利用价值,并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服务满足之,因此新时代适时的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显得尤为迫切。
档案管理的发展要经历人工管理、计算机化、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阶段。档案管理的最初阶段是人工阶段,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保存和检索全部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效果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档案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比如通过计算机实现检索、存储,而后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档案管理又迈入了数字化阶段。但是,现在有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的单位虽然引入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软件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所以档案管理的效果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能只是说一说而已,要大胆创新,求真务实,只有敢于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会早日实现。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低,只要勤奋、敬业、爱岗,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即可,但是在新时代大数据技术的深刻影响下,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如上条件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管理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有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仅会简单的日常管理,而对计算机的运用不能做到熟练自如,并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充分挖掘档案资料的价值作用。
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安全方面强调防火、防盗、防潮和防腐蚀,而在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除了做好传统的四防工作外,还要严密预防档案数据资料不被黑客攻击和病毒软件的盗取。另外,储存数据资料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技术条件也会给档案数据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储存数据资料的客户端也往往会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
首先,创新是档案管理模式变革的根本动力。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只有大胆创新,解放思想,破除阻力,方能实现蜕变。事业单位领导者首先要创新管理思维,坚持以满足客户需要为根本,积极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事业单位的广大员工也要树立创新意识,以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断进行档案管理流程再造。
其次,开放共享是档案管理模式变革的关键。传统的档案管理所提供的服务是面向党政机关,导致社会公众对某些事件缺乏相当知情权,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社会公众缺乏密切联系。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不光要面向党政机关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大众开放,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和评价,让公众成为改进档案管理的重要抓手。还有,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不能画地为牢,仅供某些机关单位的独立使用,对于一些不涉密的档案要与公众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挖掘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引入先进的技术、培训专业的人才、购置领先的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现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支撑。再次,要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档案资料价值的深度挖掘。
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数据挖掘技术、二次处理技术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结构和管理理念,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其次,事业单位要从高校引进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高层次人才,使他们成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要力量,以专业的知识和规范化的操作改进档案管理的质量,不断提高用户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档案资料的安全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生命线,置档案资料安全于不顾的信息化建设是失败的,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资料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档案资料安全除了确保档案资料存储的物理介质的安全性,还要千方百计的防范黑客的攻击和病毒软件的侵蚀,因为这些威胁对于档案资料的防卫是致命性的,如果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或病毒侵害其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