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娜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园区。它的发展受到大家的关注,它的发展将对天津教育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竞争力,如何找寻海河园区教育资源的共享途径,对于推动天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育资源作为人类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涵括了人类历史自有教育活动历史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所创造的所有教育知识、经验、技能、资产、和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硬件设施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就是要建立一个统筹机制,把握园区院校教育的需求点,以教育共享来实现共赢,以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来推进共享。在“互联网+”新时代,要善于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再造教育,以互联网的优势来实现与教育规律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较为有效解决了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只有互联网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要,还需要有好的教育共享机制。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创新,建立教育资源先进的共建共享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互联网+”优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从而更好发挥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应用。
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供应紧张和不足,是解决我国教育资源不足这个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度,但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仍然制约教育的发展,并给教育管理带来很大影响。树立教育资源共享理念,促进教育资源共享,首要的就是要加深共享理念重要性的认识。共享教育就是要更好服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以互助合作实现共赢和更好发展,以共担责任共享资源来实现教育的整体发展,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探索与改革。共享教育的发展,就是能够更好适应不同的学校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以创新教学模式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实现跨地域教学资源调动融合,来更好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共享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注重挖掘和打造学校之间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以网络信息手段实现整合,使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大于原有各自学校的供给,从而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达到质的提升,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权,也必将推进实现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知识能够自由获取,要借助互联网实现海河园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目标定位。该园区定位有三个指向,一是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示范区,具有全国性指向;二是作为天津市高新科技研发的创新示范区,具有地区性;三是作为海河南岸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具有地域特色。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实现教育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海河园区在规划的时候,就树立了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的目的。
在当前,园区在教育资源共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共享意识不强,教育共享的层次不高,在统筹推进上还缺乏统一领导和管理,园区内职业学校对差异性等问题解决不到位。这就需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共享的意识,并积极构建和健全资源共享有关机制,切实创新共享的方式,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园区资源共享水平。园区内院校资源共享建设,可设计为三个层次,即校内之间、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学校与用人单位等资源共享,健全共享机制,以园区教育资源的“云”建设来实现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统一建设,实现园区教育数据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在建设中,始终立足海河教育园区的实际,根据社会应用需要,大力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育,以统一网站形式将各项服务集成,并提供给用户应用,同时,辅之于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在职业院校之间推行教师的互聘、开展公共课程的互选、实现学分之间的互认,以教育资源的共享来最高范围地实现集中优质和高效办学的宗旨。加强园区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工程。园区各院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既充分利用好传统的教学优势,又要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平台建设,建立统筹机制,全面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办学质量。园区要实现不同院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不同教学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从而实现园区内各院校实现各有特色、支持有力、突出重点的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要利用好云计算技术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要全力建设良好的机制保障,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走得更远,这其中包括了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研体系的相关制度建设等。
第一,搭建共享教学平台,实现硬件、软件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认识是加强行动的先导,牢固树立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应加强对软件、硬件的共享,建立信息资源的管控制度,实现开放式教学管理。国外对此有大量成功的事例。软件、硬件的共享,既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体育场地等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当然又不限于学校之间实现场馆、场地等硬件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同时,更要在软件方面提升课程开发课件利用的共建共享,这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核心所在,也有利于推进课程资源的共享,这对于进一步打开教学空间,推进教学成果共享,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基础性作用。课程资源的共享,不仅体现在教师共同备课、课件共享,重要的是还应通过学分制互认来实现,让学生可以在校际之间根据需求进行选课,从而在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要求外,还能对第二专业有效拓展,这就适应了社会对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真正实现了园区内校际之间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现园区内主各职校跨校选课,实现园区内高职院校学分互认,从而极大扩展学生的选择和成长空间,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而所有教育资源的共享,课程和课件开发是核心,以共建共享来推进教育集群,并以此教育资源来建设一个集群数字化的教育平台,从而以满足园区内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需要。当前,“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海河教育园区职业院校成立,参与的达10所职业院校,联盟的思政教师实现集体课件共享、校际之间互聘互通,学分实现互认。共享联盟就是共享平台建设的一个典型示范,通过共享来实现思政课的共建共享,从而有利于加强园区思政课的品牌建设,推进有关课程创新改革,分享创新教学形式,有力推进了园区信息化的建设,也有利于推进园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种集体备课、课件共享,实现学分互认,也应积极推进到英语等公共课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公共课程教学交流与研究平台,积极推进有关公共课程的创新改革,特别是要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并同时建设有关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平台,从而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和法制法规等实训基地建设。
第二,运用云计算理念实现资源共享策略。云计算由虚拟化的资源组成并可实现升级利用,园区内各学校建设共同的教育资源“云”,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效益最大化。“云”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便捷地为园区内用户共享。在通过授权可实现网络访问,不需要掌握复杂的云计算技术要求,通过租赁授权让用户使用教育资源。云计算可打通园区内各院校的教育资源壁垒,通过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在“云”上,从而实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就能更加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鉴,推进学校之间,学校与各使用单位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使用。可喜的海河教育园区云计算已开展建设,这必将进一步推进教育园区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云”建设中,园区内各院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不足,主要是重视初次建设而一定程度对再次开发与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这就造成重视建设而对实用等问题还解决不好,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还不高,教育资源还不方便检索,教育资源在服务园区教学和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上还有一定差距。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成立跨院校的园区“云”建设利用整体推进工作组,加强云教育平台建设,以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全面推进园区内各院校教育资源共享优化。
第三,全面提升认识,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首要的是要加强观念认识,实现共识、建立规则、完善共享机制,这是加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要全力以赴来实现共享标准的标准化建设,以此来推进市场化应用和全面实现产业化,这是发挥教育资源共享的未来发展前途所在,也是发挥教育服务社会功能最大价值的体现。园区内要实现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相互沟通和信息服务合作机制,从而推进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加强共享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同时,要积极建立统一规范的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把关,特别要建立园区代表大会、理事会、等多元主体,推进共享教育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理性参与和共同治理。
第四,加强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设计等大数据建设。在加强教学资源技术规范工作中,要加强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设计,统一开发相关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统筹指导和规范要求,各院校严格遵守和使用规范技术标准和要求,开发并设计能在云计算平台使用的、可实现共享优化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学资源的全面和高效共享。推进园区院校网络教育资源的互联共享,既需要加强微观的合理科学的组织启动机制,同时,需要加强院校统筹,考虑差异平衡需要,选择恰当科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从而来有效激发院校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技术要求上要求统一规范,便于操作应用,实现便捷和保障技术先进、安全和可靠,同时要面向未来,预留开发空间,实现灵活扩展,建立好联接各方的校内校外多层次的综合性数字化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全面失时园区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教育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始终是教育研究的重点所在,加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推进解决好园区资源共享存在的一些不足问题,利用好基于云计算理念的资源共享等策略措施,从而以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