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来青 文/图
胜利油田矿区(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调整,打造核心主营业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盘活老油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胜利油田矿区(社区)在完成“四供一业”及其他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分离移交后,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质量与效益、进与退、攻与守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经营性业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家、地方及集团公司为加快推进矿区(社区)经营性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集团公司在要求全力打好分离移交攻坚战的同时,还将研究建立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后存续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存续经营业务改革调整提质增效列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办落实。
胜利油田矿区(社区)积累了丰厚的人、财、物、土地等资源,培育了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拥有较强的人才队伍,厚实的资源优势,大量的土地、房产、设备等资源,以及各类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产业格局,拥有专业化的管理基础。但矿区的经营业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干部员工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还不够强;经营性业务发展不均衡,有的经济总量偏小,规模需扩大,有的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结构分散,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普遍存在核心业务不突出、发展定位不明确、资产创效能力弱、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问题,需要加强统筹优化,使其发展更专业、管理更集中、机制更高效。
胜利油田矿区(社区)需要坚持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加快体制机制调整,打造核心主营业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盘活老油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方向。坚持“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改革、服务创效”的发展定位,推进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企业化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提高创收创效能力,确保2018年实现经营性业务扭亏,“十三五”末经营资产利润率达到3%。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将矿区(社区)经营性业务作为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推向市场。积极完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立足油田、东营地区、山东省及石油石化系统,加大外部市场开拓力度,推动经营性业务向服务油田与服务社会并重转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互补优势,更好地保障油田生产建设需要。
发展路径。一是进入行业。主要是发电、供电业务一体化发展,进入行业、合作共赢。推进发供电业务融入地方电力市场,深入挖掘业务创效增效潜力,拓展充电桩建设及电动汽车运营、综合节能技术服务等业务,打造绿色环保企业。二是融入地方。主要是供水、后勤业务区域化发展,融入地方、借势借力。巩固主营业务,发展延伸业务,做精做优后勤服务业务。三是植入产业。主要是运输、胜大、新能源业务产业化发展,培育规模、做大做强。
胜利油田加快矿区(社区)经营性业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重组整合产业资源。全面梳理现有经营性业务状况和各类品牌、资质、能力开发利用等情况,分析优势和潜力,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有序推进相关产业重组整合,促进经营业务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与主业密切相关的经营性业务,适时、逐步注入股份公司;与主业关联度小、市场化竞争充分、专业化发展前景良好的其他经营性业务,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推进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发展;对发展前景不看好的业务坚决清理退出,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有效盘活要素资源。打破阻碍资源流动的篱笆墙,发挥人员、资产、外委业务三大平台应用潜能,让闲置资源充分盘活、低效资源发挥更大效益。优化人力资源,鼓励员工向创效岗位流动,让每一名员工都能体现价值创造。盘活存量资产,建立资产分类管理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资产创效潜力,促进各类资产资源高效流动、合理配置、创造价值。严格管控业务外委,最大限度增加内部供给、减少外委费用。
三是健全完善外闯机制。研究油田层面外部市场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以二级单位为主体、油田协调服务为主导”的外部市场组织管理体系。集成油田管理、人才、资质和技术优势,分专业组建投标团队,以“专业投标或联合投标”方式承揽项目。发展共享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向技术服务、中高端市场拓展提升。
四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突出价值引领和效益导向,建立“经营绩效+风险管控责任”考核体系。生产过程、经营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管理、“三基”工作和基础管理等风险管控责任绩效,均与单位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单位员工考核主要与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挂钩。建立月度阶段滚动考核机制,以价值量化推动效益化考核。
五是打造胜利特色品牌。对胜利品牌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推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油田品牌,扩大矿区(社区)服务和产品的影响力。
六是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协作和信息互通,搭建起产学研合作发展新平台,共建多层次、全方位、内外联动的油地合作发展新平台,进一步深化区域市场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