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问题

2018-01-25 18:11■袁
音乐传播 2018年2期
关键词:媒介传统音乐

■袁 玥 杨 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传播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音乐传播是“传统音乐文化动态发展、充满内在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要动力之一”。①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载《黄钟》2003年第3期,第37-42页。音乐传播的研究与音乐研究不同,它更关注的是“音乐信息的传递或音乐信息系统的运行”。②陈力丹、王亦高《论音乐传播》,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23-127页。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来看,原始社会的劳动号子、先秦时期的编钟乐舞,直到宋元以后的戏曲艺术,所有这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无一不是音乐传播的结果。

近年来,音乐传播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曾遂今认为,从人类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传播就是一种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文化传播行为。只有这种行为的实施才能体现出音乐的现实存在。③曾遂今《音乐传播:观察、研究与教育——音乐传播的概念解读》,载《音乐研究》2009年第6期,第62-74页。本文第一作者的两篇论文《武汉地区广播音乐节目的调查——中国传统音乐节目在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④载《音乐研究》2003年第4期,第53-59页。和《中国传统音乐节目在现代传媒中的变迁——基于武汉地区广播音乐节目的再调查(2004—2015)》⑤载《音乐研究》2015年第5期,第98-110页。,是以武汉地区广播音乐节目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试图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节目在广播媒体中的生存现状和变迁情况。两次调查的结果均显示,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媒体中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特别是2015年的调查表明,现阶段中国传统音乐节目在广播媒体中已处于接近消失的境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新媒体用户大国。何为新媒体?有学者认为,它是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具有综合、互动特性的运用数字信号的媒介,能与它相对应的说法还包括多媒体、互动媒体和数字媒体。②[荷]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第2版)》,蔡静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在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的复杂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传播过程的自由化等方面。这些变化的出现给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对其传播空间进行了多维度的扩展。”③朱星辰《媒介融合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方式的影响》,载《中国音乐》2015年第4期,第242-244页。下面,笔者将从媒介形态变迁的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传播主要面临着的文化趋同、生态失衡和观念淡漠的问题,并提出在传播革命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期发挥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创新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媒介形态变迁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

媒介形态变迁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历程紧密相关。媒介形态即“媒介的生存状态、生存依据、媒介的传播方式方法以及由此展示的媒介功能与特征”。④杨棪《媒介形态变迁与阅读文化转型的思考》,载《编辑学刊》2016年第4版,第53-56页。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媒介大致可分为语言(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迁,都会对音乐信息生产、音乐传播思想和受众的信息需求产生深远的影响,其过程都是传播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音乐文化能够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传播技术也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持续革新。

(一)语言媒介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发端

语言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语言媒介形态的传播也标志着人类文化传播的开始。目前得到学界普遍认可的中国传统音乐历史,大致是从河南舞阳出土的贾湖骨笛来推算的,距今已有八千余年。在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首先经历了语言媒介的传播时期。这一时期是人际传播的形式,没有其他媒介参与到传授者和被传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音乐信息直接传达给被传者,让被传者有切身的体会并且及时进行反馈,体现了传授者和被传者的自由和个性。远古、先秦、两汉等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早期,语言媒介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为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

语言媒介形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着音乐信息,呈现出传播过程中的群体连续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语言媒介形态阶段的划分和界定,是以“乐谱媒介”的出现为历史依据的。根据现今考证所知,“中国第一份传世的乐谱是传自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4—590)的手抄古琴文字谱《碣石调·幽兰》。由此可推之,文字谱等乐谱媒介的出现和流传应当不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在此之前的先秦、两汉等历史时期,虽然并不能排除各种乐谱存在的可能性,但无疑口头语言媒介应是这一时期音乐传播的主要媒介”。⑤《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也就是说,语言媒介形态应当是中国传统音乐早期的主要传播方式。

(二)文字、印刷媒介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延伸

随着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人们在长期的音乐传播过程中,为了使大量的音乐作品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保存和传承,逐渐研究出一种用以记录乐音符号的方式——乐谱。乐谱的出现有利于音乐音响信息及其各要素组合的整个过程以可视的形式保存下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来,先后出现了律吕字谱、文字谱、古琴减字谱、工尺谱等传统记谱法,特别是“工尺谱”在歌曲、器乐、戏曲和曲艺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这些传统的乐谱形式对我国古代音乐作品和乐种的保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文字和印刷媒介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第二阶段,让定型的音乐作品迈向了大众传播时代。

乐谱的记录带来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生态的新变化和新品质,使得创作者克服了在创作过程中的遗忘干扰,并且减弱了传播效果的局限性,“使音乐可以在较大的时空距离之外被‘还原’,这就为音乐历史传统的继承和民族、地区之间的相互借鉴奠定了最可靠的技术基础”。①曾遂今著《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9页。但与此同时,“乐谱在音乐传播传承中也体现出非确定性、受众面的狭窄性以及受众在传播过程中音乐效果的差异性等负面的作用”。②王博《“书写统治时代”的音乐传播——论乐谱媒介在音乐传播传承中的作用》,载《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6期,第69-74页。换句话说,文字和印刷媒介所产生的乐谱形态虽然延伸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效果,但这种延伸的程度毕竟有限。

(三)电子媒介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演进

20世纪初,法国百代公司录制了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唱片,开启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电子媒介传播时期。与语言、文字和印刷媒介相比,电子媒介的传播是指“近现代以来,利用各种工程电子设备,通过声音、机械能量的转换来刻制类比似的音纹,以实现对音乐的直接记录和‘还原’。或者进一步通过电台、电视台发送的电磁波为载体来进行传播的方式”。③《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在这一时期,各种电子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划时代的传播介质参与到音乐传播活动中来。这些电子媒体是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众传播的特点,能够迅速组织、复制和传播音乐信息。虽然语言、文字和印刷媒介在电子媒介时期仍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但电子媒介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了大众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接受能力,由此造就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第三阶段。

就目前来看,音乐传播活动已经呈现一种具有视听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性样态了。电子媒介传播过程主要是依靠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的共同阐释和演绎,再通过唱片和磁带等声音记录技术手段,由电台、电视台等媒介传送,最后呈现给广大受众的。其中,广播、电视既是声音记录媒介的载体,又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它们所具有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广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乐谱具有专业性,它需要懂乐谱知识的人才能演唱或者演奏,而电子媒介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由此,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更为快速和便捷,走进了大众传播时代。

(四)数字媒介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革新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把我们带进一个“新媒体”的阶段。数字媒介指的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数字内容、介质,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它们“通过数字‘比特’对‘原子’物质的信息置换为艺术活动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艺术环境”。④汪晓春、陈路《数字媒介中图形语言的表现特征》,载《艺术百家》2011年第3期,第232-246页。作为通过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数字化的媒介构成方式,这种数字技术下的媒介极大地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方式,把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引入到第四个阶段。

新媒体的产生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某些特质,如数字化、交互性、虚拟性、主动性等。它通过数字而非模拟的媒体形式,包括网络音乐、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和自媒体(如博客、播客)等来传递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的重要渠道,也丰富了音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随之经历了音乐传播领域中的新创造和新起点。从传统媒介到数字媒介的渐变过程,是我们所处时代发展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将对当今和未来的音乐生活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传播面临的问题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带宽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可以看作中国进入新媒体时代的标志。二十多年,是新媒体从产生到成为主流的过程,也是原来的社会向新媒体社会转型的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既包括多种媒体形态在实体和技术层面的融合,也包括不同形态内容和传播渠道的融合,乃至媒体的文化、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融合,它所展现的是一场深刻的媒体转型和革命性变革”。⑤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载《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第151-156页。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传播也面临诸多新问题。

(一)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文化趋同

中国传统音乐的三个重要特性是“存在的特殊性、传承的群体性和创造的个体性。”⑥廖丹《从传统音乐的三个特性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1期,第49-53页。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正以强大的势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统音乐的发展,各种无法预料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正在颠覆和改变着传统音乐的价值和意义。新媒体传播一方面给当代的音乐社会文化带来生机和活力,比如“新媒体的运作机制趋向商业化、市场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传播多强调碎片化、海量性和及时性,信息生产呈现流行化、时尚化的特点”,⑦单波著《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但另一方面也会过度混淆文化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原本特性的混淆,使受众对其产生趋同式的感受。

由于近代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衰落,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格局中曾长期处于落后的边缘地位,因此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广泛的、持久性的影响,以致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不占优势地位和优势话语权。在舆论大背景的压力之下形成的对外来文化或者流行文化的盲从心态,让中国传统音乐在这个信息共享的多元时代还没有来得及全面地施展和发挥其个性,就被其他文化冲击到角落里了。

(二)工业化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生态失衡

在工业革命态势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势侵入,中国传统音乐渐趋弱势,令现阶段整个音乐文化生态出现了某种失衡。正如方李莉指出的:“创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在改变着文化发展的过程,改变着文化与其所居住的地理环境的关系。”①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105-113页。

在目前的环境下,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在我国的音乐文化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音乐生存空间不容乐观。在现代媒体的传播平台上,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传统音乐无法让广大受众熟悉和了解,同时传统音乐本身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传统音乐传承人青黄不接,创作内容注重表面化,对传统音乐的深刻内涵认识和感悟不足,既能与时代接轨又具有振奋人心作用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少之又少等。另外,现代媒体没有对传统音乐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行业的推动力度也不够,这导致了创新机制不够完善,某些分支领域依然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之下。

(三)商业化与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观念淡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消费文化等概念成了当今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可以说消费观念也是一种形式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文化要素。它同一定的信仰、价值观和认识哲学相联系,支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它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影响个人消费观念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②董雅丽、张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实证研究》,载《商业研究》2011年第8期,第7-10页。必须看到,商业化的审美价值判断,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观念已经变得淡漠。

在现今这种环境下,媒体的偏好往往会左右大众对文化的理解,这也会成为人们对音乐文化进行全面认识的一种障碍。2015年,笔者曾经对武汉地区的广播音乐节目做过调查,调查发现:广播媒体没有充分担负起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中国传统音乐在此媒介中已经无法可持续地生存下去。广播媒体对流行音乐听众的迎合过多,毕竟流行音乐听众越多,收听率就越有保证,那么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广告的投放金额也就越大。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一些重要时段的节目或“主打”的流行音乐节目中都会插播大量的广告。所以说,在商业考量的驱动下,流行音乐文化大量充占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生存时空,令后者处境更加艰难。

三、借助新媒体提升传统音乐传播效果的可能路径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其实已经更为鲜明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此之前,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播来说,媒体的形式影响有限,特别是在时空和感官接受等方面。而当前新形势下,中国传统音乐需要传播阵地的强有力的支持。“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4G网络等一些关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新观念不断涌现,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格局、方式、手段、效果等产生了显著影响。③杨佳昕、刘亮《当前媒介环境下关于音乐传播策略创新的思考》,载《现代传播》2014年第8期,第167-168页。当然,新的媒介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在观念、内容、平台等方面也都面临新的问题,而这也带来新的思路。

(一)以新媒体实现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创新力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高度互联、即时性强,通过它能及时获取所需资源,使传播在途时间缩短。中国传统音乐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发展、创新和总结,使形式和内容得以拓展。当然,在发展传统音乐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其他音乐形式,相互借鉴、相互发展,推陈出新,让音乐文化事业更加欣欣向荣。

因此,我国的音乐从业人员可以将传统音乐与其他流派的音乐进行整合创新,创作出更加新颖的音乐作品,让传统音乐得以传承。比如,由流行音乐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腔艺人在综艺节目《中国之星》中演唱的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就受到各大媒体广泛关注。2016年,他们合作的另外一首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喊》更是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这两首作品在内容上采取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再通过新媒体的直播和宣传,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震动。

同时,新媒体技术使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音乐从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音乐做创造和改进,分析当代音乐的内涵,运用到传统音乐的创作中,提高其在大众中的认可度。

新媒体不仅改变音乐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改变着整个艺术消费领域。新媒体时代使网络音乐文化成为阐释当代艺术人文价值的一个新途径。从音乐创作到数字图像,视觉与听觉的融合使网络音乐在虚拟图像世界创造了独特的美感特征、审美认知与表达方式,彰显了深层次的文化符号意义,形成了独特的人文色彩和创造空间。①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载《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3期,第117-119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传播也应该有一个“分解—融合—创新”的去粗取精的过程。

(二)以新媒体构建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影响力

新媒体还给传统音乐的保存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大幅提高保护效率,因此与传统音乐给受众的影响力关系极大。善用新媒体技术,会使传统音乐作品的保存更具完整性,更容易被受众全面接受,减少传播时的“语境”困难。此外,政府部门应通过相关手段收集和整理传统音乐材料,并且使用新媒体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存储,使传统音乐文化成果更直观地进一步面向社会大众。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已经成为音乐传播中重要的技术载体和传播平台。它在让音乐生产改变方式、消费者改变聆听习惯、音乐公司改变经营模式、音乐家调整制作和传播手段的同时,也以强大的渗透力重写了音乐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时空概念,使空间、地域、国界概念逐渐被淡化。在政府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在各方纷纷呼吁要让“文化走出去”的大趋势下,积极发挥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重要渠道的卓越价值和功用,②张丰艳《互联网渠道下音乐国际传播的现状、特点与问题分析》,载《现代传播》2015年第8期,第84-88页。必然能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当今传播,应该善于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深刻认识到电子传播媒介的优势,进行综合性、立体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音乐创作者和音乐表演者合作而形成的音响信息,可以通过语言媒介、乐谱媒介等大众传播方式,结合电子媒介实现立体化表达。以传统音乐的民歌演唱活动为例,在活动现场,民歌演唱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进行及时的交流,共同参与,这是语言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同时,在表演活动中,其民歌演唱和表演现场可以加工制成音像制品,经由相关媒体进行采录编辑,制作成专题节目,以电子媒体的形式同步进行网络直播。立体化综合传播的特点是快速进行直播、广泛进行空间传播,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力。

(三)以新媒体拓展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生命力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蓬勃生机,同样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譬如,“将结合了电子媒介技术的图像特别是具有鲜明画面特征的动画图像运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用丰富生动的视觉语言传达音乐的文化信息,将更容易使观众关注与接受中国传统音乐”。③张若琦《浅谈动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载《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第164-165页。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收获到的信息更具琐碎性、海量性和快捷性,并通过推陈出新的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和转化。新媒体可以让人对信息进行更及时的反馈,并更具针对性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借助这些优势,中国传统音乐也能加深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引发了文化行业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对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法、文化创作的内容与形式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甚至改写了文化产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更令世界各国的文化地位有可能“洗牌”。对音乐传播和音乐产业而言也是如此:比过去更少受时空约束的互联网呈现出“无国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国际渠道优势。“当前社会,数字音乐已成为音乐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已成为音乐国际传播的核心渠道,承载着音乐软实力建设和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④张丰艳《韩国音乐在国际传播中借力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启示》,载《人民音乐》2015年第9期,第72-77页。

由此看来,新媒体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它可以更直观地将观众与媒体联系起来,让受众群体更便利地依照自己的喜好来双向选择互动。为了增强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覆盖更广阔的人群,可以通过相关主题举办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大型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并网络直播音乐消息,以期传统音乐受众群发展壮大。

每种传播媒介都有自身特点,而这些特点又都是利弊相生的。正确认识传播媒介特点与规律,才能合理地利用传播媒介。新媒体融合了媒介的各种传播形态,从此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方面传播,新媒体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传播的反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甚至趋于消失。传受双方的互动更为频繁,受者对于信息内容与信息渠道的选择更为便捷和自由。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播工具,而是社会生活的桥梁和纽带。”①《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第3页。由此论述也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重构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的环境、渠道、方式与形态。

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可以找到崭新的发展方向。中国传统音乐传播者要充分把握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充分发挥传媒的多样性优势。其中,如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真正在群众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无疑是一个需要继续细化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媒介传统音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老传统当传承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音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