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18-01-25 09:10:26刘红力
山西青年 2018年20期
关键词:有效性思政政治

刘红力

(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

在我国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社会与文化部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大学学习时期作为学生独立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人生方向。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思政教育学科,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虽然我国大学教学中关于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究。故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前路漫漫,不容懈怠。

一、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从被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从业者、教育内容、教育情境等相关层面进行研究。故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分析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落后

首先,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究其原因在于大学中负责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素质较低。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无法实现以身作则,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态,难以及时对处于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思想研判等等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难以在预定时间内实现自身制定的教学目标。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思政教育队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些教师工作能力相对较强,则会被调离本岗位进行其他专业的教学,而其他优秀的教师则不会被调到思政教育工作中,这也导致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开展。最后,教师无法与职责要求相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一定的关注度,工作岗位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一些教师无法得到正常的待遇。甚至一些教师只是把思政教育工作当成“兼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不够重视

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大学生既作为被教育的客体,也作为思想真正受教育的主体。但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往往缺少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重视,并未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其他专业等量齐观。一些大学生对思政教学的学习缺少正确认知,并将此门功课成绩不高的原因归咎于教师或者学校等,学生们普遍认为思政教育课程缺少一定的实用价值,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并且概述性较强,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经常出现“嗜睡一族”或者“低头一族”等,真正学习听课的人三三两两,甚至一些学生直接旷课。

(三)大学生思政教学认识不正确

首先,大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思政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发挥社会功能,忽略了思想政治学习具有的个人价值。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往往停留在高度层面,缺少对思想政治广度的正确认知。其次,思想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产生偏差。由于当前社会发展急功近利,导致对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一定的重视,并未建立起系统性的学习理论与框架,一些思政教育者往往找不到教学方向。思政教育与别的学科格格不入,导致大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思政人文理论的重要价值。而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加强调形式化教学,一味的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缺少对学生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过程。最后,大学生思政教学内部存在问题。纵观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学中,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脱钩,不仅教学内容设计偏于形式化,并且缺少与学生的沟通过程,教学显得较为空泛乏味,无法带动学习热情。

二、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若想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以学科意识为出发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工作者的综合素养,确保思政教育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能够有效统一。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领导管理体制强化思政教育,确保思政教育的一体性。其次,大学思政教育从业者应改变传统型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并提升自身的授课教学意识,强化参与意识与课程效果意识等,积极开发课程、设计课程,由以往的遵循性教学改为创造性教学。最后,强化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确保每学期的思政教育者都能够接受校内外培训,并加强与优秀院校思想者的交流沟通,学校还可以设置一定的网络思政教育学习等,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整体能力与水平。

(二)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高度关注

在传统型的思政教学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权威,进行灌输式教学,使课堂已经演变成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不仅淡化了学生的主角地位,并且限制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殊不知,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人公,理应重点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主体意识,并挖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能力,找寻创新性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积极学习。

(三)树立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理念

这是巨变的中国,时代与人走的比任何时候都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于以往,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各大高校应树立整体性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的有效指导下,应着重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关注学校产生的社会影响作用。学校应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学体系,鼓励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将思政教育结合生活实际,并强化思政教育与其他科目的融合。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便能够感知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精髓,并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渗透到思想政治的教学知识,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素养。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展望

当前,我国则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我们对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以及有效性研究已经掌握了基本方向。然而,对于所探究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熟悉的领域,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真实教育中与理论探究层面上来讲,我国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在将来将重点集中于两个层面:其一,创新研究问题的领域。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怎样创新模式,如何凝聚共识,赋予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代性,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运行规律如何统一等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其二,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趋于规范化与精细化。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诸多研究人员在创新思政教学的新方法。但是如何在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事业探索中找到一种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思想教学方法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对思想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政价值观念。

四、结束语

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涵养。就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研究成果来说,即使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故此,若想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应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有效性观念等,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性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