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敏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高校艺体生是指大学所学专业是美术、音乐、体育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为实现艺术类院系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我们必须统筹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当然这也包括大学英语课程的专业导向性设置。在制定专业化、职业导向性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必然要考虑其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
多数艺体类高校生文化课底子薄,尤其是英语。由于艺体生在其专业课上必须占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训练以及精进技能,使他们无暇顾及文化课程的学习。而英语学习是一个多方位的语言技能习得过程,并且需要大量时间的累积和精力的投入。这对于多数艺体生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艺体生英语基础薄弱是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一是由于基础差产生了畏难情绪,二是课堂上的一刀切的授课模式,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进步不大,继而在短暂的努力后就因为看不到明显进步而放弃了英语学习。
在笔者所教授的艺体生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经常为学习而学习。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毫无目标也缺乏规划。在笔者对学生所发放的问卷调查中,约有45%的学生在回答“上大学英语课的目标或目的”时选择“不清楚”;18%的学生选择“为应付课堂教学检查:如点名、提问等”。
在艺体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中,所采用的教材除了对英语能力要求稍低外,其他方面与其他大学生并无明显区别。学生在使用教材时,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对我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有何作用,能否有效地帮助我们阅读和了解国外资料,能否在国外进行演出、表演、竞赛时有效获取信息并与同行进行无障碍沟通与交流?
基于高校艺体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缺乏以及动机衰退等现象,教育工作者需从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影响因素共同着手以寻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另一方面,外语教育工作者也应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
如何重建艺体类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改变当前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首要任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兴趣就具备了学好英语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的激发将服务于学生的各类学习过程,使其信心百倍、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其具体实现方式为在英语课堂上加入一些艺体类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如针对美术专业类学生的名家画作欣赏或精彩的国外动漫设计,鼓励学生了解其英语国家的行业水准并学会一些专业类词汇用于描述和评价;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添加一些当前流行的欧美音乐,鼓励学生了解并翻译歌词,继而到学会其歌词地道的发音方式,再到能吟唱,既可以提升学生对世界音乐领域的了解也开阔了其眼界,并学会新的演唱方式和歌曲。对于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在课堂上可加入一些NBA、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比赛转播,用英语引入相关运动员或球队的介绍并组织相应的讨论和辩论,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也锻炼了其听力、阅读能力和说英语的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国家的一些脱口秀节目将是他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更加精彩,加以模仿,反复淬炼,不仅能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也能提高其英语水平。
由于艺体大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中、编排合理的版本,应同时兼具趣味性。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课设置一些简单易行的教学活动,并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由此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由教师和同学所给与的肯定性评价中获得激励,激发其成就动机。
在艺体类大学生中,也不乏一些强烈渴望学好英语的同学,但由于方法存在问题,往往事倍功半,从而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就英语学习的方法予以介绍,并引入讨论,给学生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学法指导。
在针对艺体类大学生的课程中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即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教材的选材和编写。所选的主题需贴近艺体生专业和职业发展,如音乐、体育、美术学生专业知识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