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钦云
(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江西 南昌 330096)
随着近几年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调整和改变。总的来说就是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验教学课程中,教师需通过电子信息教育,实现该目标。
因电子信息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使得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旧知识,就已经出现新的知识[1]。进而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学习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实验来掌握更多的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任务中的芯片进行初始化编程,能够更好的掌握电子信息相关知识[2]。但是结合实际发现,多数学生对实验这门课程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中,是直接选择内存中已有的相关程序进行教学实验。长期下去,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实验失去应用的重要价值,还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因而需要教师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电子信息教育在实验课程中的改革工作上,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电子信息教育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其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院校需要按照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
1.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观点。期间,教师要从浅到深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学习效果。
2.对教材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适当的简化。如,在对电路分析相关内容中,教师可将其外部所具有的特点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对于内部电路的运行规律等内容,可对学生进行简要概述即可[3]。使学生对此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3.注重对电子信息教育的实践。由于电子信息教育属于工科类课程,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教师在自身教学工作中,主要是培养专业化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人才,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在教学电路设计这节知识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对电路进行自主设计,之后还要将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这节知识中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使得学生在设计分享过程中,进一步扩宽其视野。
4.在对学生进行电子信息教育实验课程中,教师可按照要求,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结合,即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具体的实验教学以及教学实践进行结合。这样做,不仅能够为教师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还有助于其在教学中深入贯彻理论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1.创新教学方法。在过去课程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则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其可根据教学内容,将问题导向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应用在教学中[4]。通过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而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想法也可在实验操作中的验证进行修正。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电子技术获得较大的发展成果,这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促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对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以此提高其教学效果。
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相应的网络教学素材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借助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利用,进行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推动院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明显的完善。结合实际,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进行电子信息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课程的改革。以此能够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电子信息教育在实验课程中的改革中,教师需从两方面进行,即:实验教学中授课内容的改革、实验教学中授课方法的改革。做好这两方面的课程改革,能够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培养出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