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静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结合课文的要求,设计的课堂语言训练统称为随堂小练笔。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开展语言实践和提升语文能力。不过,目前很多随堂小练笔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主要表现在不讲课堂效率,不顾学情,为随堂小练笔而安排随堂小练笔,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加重了。那该如何提高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呢?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可读性很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课文中百读不厌和典型的句子是学生仿写练习的好材料,在随堂小练笔中安排仿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的兴趣,能对仿写的句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深刻认识,达到通过仿写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设计课堂小练笔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发现和寻找课文的语言训练点,这个点要结合课文内容,能准确地体现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深入钻研教材,发现课文写法的精妙之处,围绕课文核心内容,准确找到这一课文的语言训练点。
《大江保卫战》描述了1998年英勇的解放军拦截长江大洪水的壮举。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这一段话对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赞颂,我让学生仿写。在仿写中,学生们又想到了不少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业,像医生、警察等。他们在仿写中认真发挥自身的优势,调用了语文知识的材料仓库,写出了很多感人的句子:
哪里有患者,哪里就有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哪里有病痛,哪里就有你的微笑,你的辛苦,你的忙碌。感谢你,人民的好医生!你们在平凡岗位上用青春年华,换来无数病人的微笑与感谢,你们的精神是星空中永远闪烁的恒星。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明天。
哪里有邪恶和犯罪,哪里就有人民的卫士;哪里有幸福安宁,哪里就有你的青春和热血。人民警察,多么动听的名字,是你们为祖国撑起了一片蓝天。有了你们国家才会美好,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社会的安定。
我们说的小练笔不是单元习作训练,它的特点是内容简单短小,选择材料的角度小,和生活实际关联紧密,且又和教学活动密不可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裨益,可以说是快餐型习作。这类快餐型习作能否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内容关系极大,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练笔深受学生的欢迎,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如,《大自然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奥妙无穷以及它所蕴含的无限的知识学问。教学完这一课,我布置的小练笔是这样的:请按照课文的行文方法,写出你所认识的大自然的文字(一种或几种),准备在活动课上进行互相交流。 任务布置后,学生们练习得很认真,也很积极,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在炎炎的夏日,我们常会看到那湿漉漉的水泥地面,那沾了水的砖墙和玻璃,那忙着搬家的排成赶集似的队伍的蚂蚁,那低空盘旋的燕子,这就告诉我们,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于下雨之前,大气层的气压很低,小虫子为了适应这种气压要低空飞行,而燕子要捕食这些虫子。也要低空盘旋。农谚说得好:“蚂蚁搬家猪叼柴,燕子扑地大雨来。”燕子还真是天气预报的好帮手呢。
描写大自然,学生一定读过诸多的文字,但是要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清楚地表述出大自然“文字”背后所隐含的知识和学问。设计这样的小练笔,有助于让学生在进行客观事物描述的基础上,学会对其中规律的揭示,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文学作品具有强烈而深刻的艺术性,也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说过阅读教学:要用一个来回带学生进行阅读。这说的是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内容,“回”即是指已经感受的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中,看课文是怎样对内容进行表达的。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和灵魂的荡涤。因而在教学一些主题鲜明的课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进行充分想象,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得到提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很好的课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第2自然段反复诵读,安排学生以《送别》为题进行随堂小练习,要求学生尽量描述细致的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有学生是这样描写的:
上车前,奶奶搂着表哥的肩膀说:“波波,上了大学,你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身体一定要养得棒棒的。”表哥朝着奶奶一个劲地点头:“放心吧,奶奶,照顾自己,我一定不亏待自己。您也要注意身体,多保重呀!”
阿姨说:“波波,有人说大学学习方法和中学不同,学习主要是自觉进行呀!”“您放心吧,我不会放松学习,到时候拿回奖学金给您看呀。”阿姨嫣然一笑:“说得好,我放心啦。”
这时,我心中油然而生眷顾:“哥,这是我送给你的一支英雄钢笔,你用它时就能想到我。”“谢谢弟弟,我会的!”这时,广播里传来了检票登车的声音,我们依依不舍地送别了表哥。
送别的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他们可能也经历过这样的送别。因此,学生写得具体、生动。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的“空白”,而这些“空白”恰是我们进行随堂练笔设计的地方。随堂小练笔就是要找准这类课文进行设计,充分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让课文内容更充实和生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对司马迁的内心世界表述着墨较多,对他怎样刻苦地写出《史记》触及很少,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总感到有些这方面的遗憾。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进行随堂练笔的好机会。
夜已经很深了,寒风打得窗棂咯咯地响,屋内司马迁借着微弱的灯光在笔走龙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行行工整犀利的隶书,饱含着他一生为之追求和奋斗的史学观。有几回,他想到地铺上躺一躺,他想站起来松松筋骨,可是一想到要完成的《史记》大业,想到父亲的临终嘱托,他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又握紧笔写了起来,直到东方泛出鱼肚白。
教材中,这样留有补白空间的课文比较多,其表现的形式除了课文需要的简略描写外,更多的是以含蓄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的含蓄和简写就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补白的空间。《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写大黑骡子被杀后,彭德怀的动作是缓缓摘下军帽,后面进行了省略,这就给学生的练习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彭德怀缓缓摘下军帽,双脚并拢呈立正姿势,向大黑骡敬了军礼,深深地鞠了一躬。大黑骡和他出生入死的岁月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他眼前晃动: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不管任务多么艰巨,它总是毫无怨言……
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形成的材料仓库、感受和创新可以通过随堂小练笔表现出来,使自己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习作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应把握练笔时机,精心选择练笔内容,指导练笔方法,注重随堂练笔的有效性,这样,随堂小练笔就一定能为语文课堂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