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教育研究

2018-01-25 00:56◇马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挖井挖坑教学风格

◇马 贞

什么是教育研究?我想,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标准与解读。对专家学者来说,教育研究也许意味着著书立说,而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研究则更多意味着一种反思。如果把专家学者的研究比作“挖井”,那么一线教师的研究更像是“挖坑”。“挖井”意味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挖坑”看似率性而为,好像想到哪儿挖到哪儿,这更多是一种尝试。

挖出井固然好,辛勤付出终有回报。但挖坑未必就一无是处,挖坑的过程也是一种历练。作为一线教师,他们整天与学生打成一片,上课、批阅作业、组织活动、安全卫生秩序管理等,每天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没有大量时间来开展专业的研究。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倒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一些自己喜欢的研究,我们姑且称之为“微型”课题研究。这样的课题因其“小”更便于一线教师把握和开展,就像“挖坑”,地点自己选,挖多深自己确定,我的事情我做主。

最近有不少好心同事向我提议:你也发了不少文章,但都没有统一的中心,再写也没多大意思,何苦呢?就像“挖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现在要学会“挖井”,围绕一个中心挖下去,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听了真的很心动。我有教学风格吗?如果有,我的教学风格又是什么?“对话数学”“高效课堂”“倾听数学”“生本课堂”,围绕这些专题我上过公开课,有过探索与实践,也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发表,但这是我的风格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教育的这片林子里,应当什么树都有,什么花儿都开,什么鸟儿都鸣,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果命中注定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做一棵小草。树有树的追求,草有草的价值,每个人都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每一株植物的生长都是千姿百态的,我们应遵循自然,顺应生命的自然生长,让它长成符合它生命成长规律的最好那一棵。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再也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或事),我们在追求结果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挖井”常常是规模化的和大投入的,而“挖坑”更适合一线教师的个体研究。挖的坑多了,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将来挖起井来也会得心应手。如果实践之后发现只能“挖坑”,那就老老实实把一个个坑“挖好”,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挖井挖坑教学风格
喝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挖坑
去地球挖坑吧!
请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挖坑机钻头性能研究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谈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