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路知人论世

2018-01-24 11:40何治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3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小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随着高考改革,高考语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

一、当前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

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原本高中语文中那一篇篇优秀的课文是学生美好的精神食粮,如今全部当成一篇篇阅读训练的材料。老师们分析一篇课文就要与高考考点联系起来,忽视了文本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语句,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讲重点考试内容。使得小说阅读对学生也失去了魅力。

最主观的因素还在于学生本身的阅读习惯上。中学生课余生活单调,大部分的阅读是靠小学积累。但是小学生阅读在理解认知上有局限,对作品的解读基本谈不上,最多是了解故事情节。到了初中就被繁重课业负担所压迫,基本没有阅读的时间和精力。高中就更不用说了,疲于应付,阅读成了奢侈享受。偶有时间学生除了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之外,缺乏主动阅读的自觉性,大部分学生不能出口成章,没有必要的交际能力,更是缺乏起码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种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及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二、常识导航:考点解析与方法指导

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揣摩这些特点,使他們在享受艺术熏陶中逐步形成鉴赏能力。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我们不妨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基本要素入手,为教学引路,帮助学生掌握小说学习的对象及基本内容。

(一)环境描写的考查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故事情节的考查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三)人物形象的考查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三、小说的阅读方法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环境,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四、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传统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知人论世,“人”应包含作者、读者及小说中的人物;“世”,不仅要着眼作者所处特定的历史情境,也要着眼当下时代环境,依次熟悉小说中所描写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好的解读小说。

(一)知人论世,读懂小说的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鲁迅先生指出,《水浒传》与《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的思想内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时代有关的。“《水浒》中人物在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的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鲁迅全集》第8卷第352页)。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从而造成对题材处理上的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浒》的深刻主题。

(二)知人论世,读懂小说矛盾

现实生活中,人生道路上,到处都充满了矛盾。作为表现现实与人生的小说,必须真实地、集中地写出矛盾和斗争。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矛盾应该是特定历史时期下小说人物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应是人物性格使然,人物性格的形成,又应是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矛盾冲突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小说情节、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矛盾冲突也最终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例如:为了揭示辛亥革命没有唤起民众的教训,鲁迅先生在《药》中设计了人物之间醒与误的矛盾冲突,一醒众误、未醒全误的悲剧,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

鲁迅先生《药》中夏瑜反对满清王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人民群众并不理解夏瑜及其所从事的革命事业。这一悲剧,尖锐的矛盾,告诉读者,辛亥革命没有“唤醒群众”,这是一个血的教训。这一矛盾是通过满清王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小说人物之间反映出来的。这一矛盾放在其他时代背景下是不成立的,而且通过这一矛盾所揭示的主题也是特定的。

因此,解读小说的关键是要掌握小说基本常识,在这个前提下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解读小说,读懂小说。面对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小说是学生最爱的课外读物,希望这些方法对大家更有效的阅读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何治红(1979.6—),女,汉族,籍贯:陕西安康,本科,西乡县第二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小说阅读。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小说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